中國

中國要聞

關稅加劇疑美 台撥200億補助業界 評估多項工業「受重大影響」 官員赴美交涉

【明報專訊】美國政府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徵「對等關稅」,其中台灣被加徵32%,震動當地政商及民間各界,被指加劇島內「疑美論」。台灣政府前日宣布,計劃撥款880億元(新台幣,下同,約206億港元),協助工農產業應對關稅的衝擊。另一方面,台灣已派官員赴美,針對關稅議題交涉(見配稿)。

綜合報道

台灣政府評估各項產業中,電子資訊、鋼鐵、金屬、機械、汽車零組件、建材、家電等工業產業,受美國關稅影響「明顯且重大」。行政院長卓榮泰前日宣布,已擬定九大面向、20項措施的協助方案,並計劃撥款880億元以因應產業各項需求,其中工業佔700億元,農業佔180億元。

卓榮泰:政府將有強烈反應

20項的措施包括融資貸款優惠加碼的補助,及租稅減免優惠,還會協助強化外銷能力、輔導轉型跟開拓多元市場,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對於經費要如何籌措,卓榮泰表示,會邀請立法院朝野共議,討論以最快速度提出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

在野國民黨、民眾黨均質疑,台積電一個月前已宣布赴美高額投資,台灣仍遭受美國高關稅的特別對待,反映台美經貿關係已出現嚴重溝通障礙。針對美國對台加徵高關稅是否加劇「疑美論」,卓榮泰回應稱,美國新關稅政策是普遍性,針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他也說,32%關稅對台灣不合理也不公平,政府將會有強烈反應,極力做有效調適。

彭博料台對美出口減63% GDP縮3.8%

台灣被加徵關稅32%,稅率高於日韓等主要競爭對手。據彭博模型推估,一旦關稅落地,台灣對美出口將減少約63%,換算下來約等於GDP收縮3.8%。

業界指出,在大陸從事消費電子、紡織、製鞋業的台商,對美出口比重高,產業易受到關稅影響。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指出,目前局勢對台商而言比以前更困難,過去中美貿易戰主要是對大陸徵關稅,但現時美國也對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加徵關稅,以往台商能將生產線佈局到東南亞,但現在台商都很困惑該往哪發展、如何分散市場。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賴清德昨在台北總統府與多名資訊通訊業者座談,周日將邀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代表等舉行第二場企業座談。

民眾黨立院黨團昨日致函立法院長韓國瑜辦公室,建請他周一(7日)召集黨團協商,要求行政院在周二(8日)於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內容包括賴政府與美國交涉內容和結果、進一步爭取關稅豁免或貿易協議等。

針對台灣提出880億的協助方案,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表示,美方關注的是長期累積的貿易逆差,而非單一稅率。若無法擴大對美採購,或加快與其他貿易伙伴多元化合作,僅靠補助業界將無法有效降低對美壓力。至於以台積電作為籌碼也不實際,因台積電已在美加碼投資,仍遭32%的進口關稅待遇,顯示單一企業投資並不足以改變美國的關稅邏輯。

(關稅戰)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