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要聞

專家:人口老化遇AI大勢 減輕中國衝擊

【明報專訊】如何應對進程加速的人口老化,一直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課題。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院長張翼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指出,人口老化是所有現代化國家的一個基本特徵,中國正好碰上人工智能(AI)的大發展,對比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信受到的衝擊會輕一些。

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介紹今年工作任務時,於應對人口老化問題上提出多項政策,例如完善社會保障和服務政策,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人民幣,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

科技增工業效率 勞動力轉服務業

張翼今年也帶來關於持續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的建議。他表示,在人口變化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人均收入提高、受教育時長增加、本科畢業生在勞動力人口當中所佔比重上升、結婚率和生育率相應有所下降,「所以說人口老化是一種現代性,它是世界現代化的共性」。

張翼指出,中國在這種現代化進程的情况下,正好與國內當前的科技進步結合在一起,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包括無人工廠的出現。目前就業主戰場已在第三產業,而碰上AI的大發展,勞動力從第二產業轉移到第三產業的過程相對更加容易一些。這也使得中國在社會轉型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失業率不會那麼高。

所以說這種現代化所引起的社會結構變化、所受到的衝擊,中國要比世界別的國家要輕一些。張翼提到,正如在世界發展中國家走向發達國家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城鎮裏出現了貧民窟,但是在中國沒有出現貧民窟,「這也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個奇蹟」。

明報記者

(2025兩會)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