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記者一行昨日從香港陽光明媚的下午飛抵北京,抵埠已近黃昏。雖說官方早前已宣布北京已抗擊霧霾,成效顯著,但天公不作美,寒潮似乎也不給今年的全國兩會面子,近日捲帶中度污染的空氣而來,讓所有人都未能第一時間感受到「兩會藍」。
空氣污染物隨寒潮至 達重度級別
早在10多年前,空氣污染一直都是全國兩會的焦點議題。每次進京報道兩會,記者都會準備一堆N95口罩。面對民間強烈批評,北京開始實施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防治大氣污染,治理PM 2.5成北京近年工作的重點。
就空氣污染治理,國務院2013年9月10日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明確要求至2017年,北京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2014年初,時任北京市長王安順曾向媒體表示,自己當時帶着「壯士斷腕」的決心簽訂「生死狀」:「如果空氣污染(治理目標)到2017年實現不了,領導說了既是句玩笑話,也是句分量很重的話,『提頭來見』。」
時至今日,北京空氣污染已不再成兩會焦點,顯示北京大氣污染治理見效。
這次寒潮帶來大量污染物,據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上月26日起,京津冀區域出現中重度污染天氣,至上周六(1日),北京PM2.5平均濃度達153微克/立方米,屬重度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