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開會,討論了國務院擬提請即將召開的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內地學者預測,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會維持5%左右,赤字率可能提升至4%。
GDP目標維持5%左右
去年內地GDP首次突破13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5%。今年年初,31個省級行政區公布地方經濟增長目標,其中半數與去年持平。北京、上海、廣東等被認為具有指標意義的省市將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因此,多個機構預測今年內地GDP目標會定在4.5%~5%之間。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蔡彤娟認為,鑒於要實現居民收入的增長,以及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把經濟增速目標定在4.8%~5%較為合適。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也預計GDP增速會定在5%左右。他進一步指出,中央將繼續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內需擴張和結構優化提供更穩定的宏觀環境。
財政赤字率料超警戒線
政策的釋放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高財政赤字率」。近日,財政部長藍佛安在官媒撰文表示,(要)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強度、進度;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為穩增長、調結構提供更多支撐。
去年內地財政赤字率為3%,赤字規模為4.06萬億元。不少機構預測,今年內地赤字率將提升至4%左右,超越3%的國際警戒線。
蔡彤娟分析,雖國際上將3%赤字水平定為警戒線,但其實赤字率也要取決於經濟增長速度以及國家的綜合實力。只要能保證GDP的增長速度高於赤字率,在經濟下行期適當提高赤字率也未嘗不可。「但也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所以不超過4%,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
促消費是關鍵
據分析師估算,若赤字率按4%安排,今年中央將直接增加約1.4萬億元財政支出能力。這有助於彌補土地財政弱化帶來的財政缺口,保障合理必要支出。受訪學者表示,今年財政政策發力重心將是擴大內需,其中消費將是重中之重。
今日出版的《求是》雜誌刊登習近平關於經濟工作的文章。文章指出,要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認為,今年兩會可能會進一步強調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例如教育、醫療、養老等等,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購物意願;另一方面,推動消費結構升級,發展服務消費,以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