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要聞

買俄貨成政治表態 奸商乘機炒作劏客

【明報專訊】真假俄貨在內地掀起熱潮的起點是俄烏戰爭。線下門店湧現前,各類俄羅斯商品已在網上銷情不俗,其中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唯一授權的官方電商平台「俄羅斯(Russia)國家館」2022年3月被內地網民搶購一空成為當時熱話,還獲「RT」等俄羅斯傳媒報道。該電商平台2021年推出但並未獲太大關注,至2022年3月,即俄烏戰爭爆發不久後,才被內地網民知曉。

俄羅斯因俄烏戰爭被西方孤立,中國是俄國僅存的極少數貿易伙伴之一,加上中美角力、「中俄友誼無上限」等背景及論述,內地不少民眾購買俄貨,認為可藉此以真金白銀撐俄。其實,涉及到普通民眾衣食住行方面,俄羅斯輕工業不如中國,正宗俄貨的產量質量都難滿足商家胃口;如此,有不法商人通過炒作、包裝「俄羅斯」概念,提升「割韭菜」(內地網絡用語,相若「劏水魚」)的效率。

低風險高回報吸加盟

有人更進一步,不滿足於割消費者的「韭菜」,還要割商家的「韭菜」。據內媒報道,「俄羅斯商品館」各地雨後春筍般開店,集中在近半年,部分城市甚至同時擁七八間,覆蓋範圍也逐漸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擴散到二三線城市。「澎湃新聞」評論文章指出,中國市場未知能否容納如此數量,各類連鎖經營式的「俄羅斯商品館」招商時往往以風險低、回報高吸引加盟,承諾利潤率遠高於一般食品零售。

明報記者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