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要聞

國產當進口 「俄貨店」掀打假 浙桂等地促商家整改 律師指涉虛假宣傳

【明報專訊】以俄羅斯產品為賣點的「俄羅斯商品館」近期席捲內地,近日社交媒體掀起「打假」潮流,多名在華俄羅斯博主到各地探店後表示,店內所見許多商品並非產自俄羅斯,部分「俄羅斯商品」在俄羅斯前所未聞或不甚知名、產自中國內地及中亞東歐,有些正宗俄貨則比俄國貴幾倍。央視等多間官媒早前批評此類營商手法涉嫌虛假宣傳,浙江杭州、廣西南寧等地官方近日出手整治。

俄人:真貨貴4倍 有商品聞所未聞

在上海生活的俄羅斯博主「小安在中國」上周五在短片平台「抖音」發片稱,「給你們看看中國人怎麽騙中國人」,找出多款她在家鄉從未見過的「俄貨」,拍片時遭店員驅趕。另一俄羅斯博主「gogo在上海」表示,上海徐匯區一間「俄羅斯商品館」出售的零食包裝上標註俄文「薯片」,價格牌寫着「香腸味脆脆酥」,售20元(人民幣,下同);本報記者搜尋同款零食,網購平台稱其為「小麥脆餅」。

博主「俄羅斯珊珊和阿康」在廣東電白「俄羅斯商品館」發現,一款在俄羅斯常買的即食麵,當地售價折合人民幣2元,廣東則索價10元;另外發現,紅酒產自亞美尼亞、「提拉米蘇俄式蛋糕」產自中國。網民表示,這些博主「可能是在場唯一真正來自俄羅斯的」。博主「阿拉颯紗博士」表示,「俄羅斯商品館」所售商品中,真正俄國商品大約佔半。早前也有俄羅斯博主指出,在「俄羅斯商品館」出售的駱駝奶粉、牛筋腸等食品,在俄羅斯「根本不存在」。

席捲內地 南寧半年開近7間

內媒指出,「俄羅斯商品館」沒幾件商品是俄羅斯進口,有來自哈薩克、亞美尼亞等中亞、東歐國家,也有相當部分產自黑龍江、河北,貼上俄製標籤、在商品包裝印滿俄文,可賺數倍利潤。廣西南寧市場監管部門稱上周四(2日)檢查部分「俄羅斯商品館」,發現諸多問題,已要求商家立即整改;南寧已有至少7間此類門店,多屬近半年新開業。杭州拱墅區市場監管局表示,要求商家整改「俄羅斯商品館」等標識,嚴格查驗貨源,將商品按產地分區陳列,在顯眼位置標明產地,不得出現引人誤解的宣傳信息。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部分商品先出口再進口,在俄羅斯轉一圈回到中國搖身一變成「俄貨」。上海律師夏海龍認為,將國產或產自其他國家的商品宣傳成俄羅斯進口食品屬虛假宣傳;若將「俄羅斯」作為對風味、種類的形容,應明確說明,不能誤導消費者。上海律師游雲庭表示,若店內大字寫有「俄羅斯商品」,實際只用非常小的字提示消費者屬國產,即涉嫌虛假宣傳。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可通過商品包裝上的條碼判斷產地,一般「46」開頭俄產,「69」開頭是國產。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