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新聞

京城老商場45年五變求存 街市變「珍珠第一家」 紅橋市場跟上電商時代

【明報專訊】45年,5次轉型。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紅橋市場」,跟隨時代的步伐,在45年間不斷轉型升級,從雜貨水產市場逐漸轉變為「文旅商融合」及線上線下全渠道發展的市場,鹹魚返生,重新迎來國內外消費者。一個紅橋市場走過的道路,也是全國營商生態變化的縮影。

明報記者 王佩凡

紅橋市場成立於1979年,是北京乃至全國最早建立並持續經營至今的商業綜合體。

「珍珠外交」站穩腳跟

早年北京近郊的農民將自家生產的農副產品「車拉筐帶」到京城出售,他們聚集在體育館西路附近街道,形成一個早市。北京紅橋市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金偉介紹:「一開始它是農副市場,賣海鮮、賣水產、雞蛋,以及一些家具。」這裏甚至還賣過廢品、單車等輕工業品。

從1987年起,讓紅橋市場一舉成名的珍珠入駐市場。商戶白如芳和她的「芳華珠寶」店舖,在這時期進入市場。她曾先後接待包括英國前首相戴卓爾,美國前總統老布殊夫婦、小布殊夫婦,芬蘭總統,俄羅斯總統普京夫婦,英國前首相貝理雅夫人等超過130位國家元首及國際名人名流,通過「珍珠外交」使得芳華珠寶和紅橋市場一起站穩了腳跟。

改造水產市場主打餐飲

原本靠珍珠和水產為特色的紅橋市場,在2008年奧運會前夕,因為水產海鮮產生的氣味、垃圾及由此引發的污染和交通堵塞,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和首都形象,紅橋市場被要求進行特色商業街區改造,提升市場品位,267戶水產商戶在3個月內遭集體撤市。

隨後,紅橋市場將地庫水產市場改造,主打餐飲服務項目,麥當勞、必勝客、星巴克、護國寺小吃等國內外的知名快餐企業進駐,據金偉介紹,疫情前餐飲區域最高一日營業總額曾達22萬元(人民幣,下同)。

疫下慘淡 走「平台+金融+線下」模式

然而新冠疫情期間,生意慘淡,整個餐飲區域試過一天僅入帳8000多元,市場客流量也從日均3萬至4萬人次減少至現在日均1萬左右,且顧客消費金額也明顯下降。紅橋市場面臨困境,必須尋找破局機會。

金偉說,市場討論的變革,包括改變商場佈局、引入熱門店舖,甚至承接文化娛樂活動等方法。最終在探索中,紅橋市場決定走「平台+金融+線下實體」的商業模式。

「平台的作用是什麼?平台的作用是引流的,不管是非遺平台、文化平台、科技平台、智慧物業平台,作用都是為引流。」金偉說。有了流量,再加上優質產品和順暢的金融服務,紅橋市場終於在動盪中「止跌回穩」,僅餐飲行業就已恢復至疫情前80%的水平。

開通達人帶貨模式 助企業數碼轉型

同時,紅橋市場創建並打造了珠寶設計中心、珠寶定製中心、珠寶鑑定中心和珠寶體驗中心,且面對電商潮流,紅橋市場也組織了電商團隊。僅2024年,紅橋電商通過小紅書、視頻號、抖音、快手、天貓等新媒體電商平台,電商成交金額已突破3500萬元,觸及2億多人次。

紅橋電商直播基地目前關聯新媒體帳號累計20多個,提高30多家企業經營能力,挖掘和培育了10多名直播達人,全面開通主播帶貨、達人帶貨模式,幫助園區線下企業數碼化轉型。

在全球各大旅行社的旅遊手冊中,紅橋市場以「pearl market」(珍珠市場)之名,被列為旅遊地標性建築重點推薦,每年都有近百萬的外賓慕名前來參觀購物。

白如芳稱,疫情前,紅橋的外國客戶大多來自歐美,以及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外國消費者比例高達60%左右。疫情後,非洲、中東國家的客源逐漸增加,歐美客源逐漸恢復,再加上紅橋市場在國內「京城珍珠第一家」的影響力擴散,現在內外賓比例各佔一半。

金偉表示,目前紅橋市場正第5次轉型升級,下一步除了堅持已有發展戰略,將繼續打造對外文化交往的商業窗口。

(中國故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