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雖然不是遊戲愛好者,但記者耗費55個小時終於通關《黑神話:悟空》(下稱《悟空》),和所有玩家一樣,也不禁沉醉於《悟空》這個殘酷又美好的世界。上周的北京文化論壇,記者慕名前往該遊戲製作人馮驥出席的沙龍,聽他講述和遊戲相關的故事,似乎理解了其遊戲哲學。
文化內核超越形式
「把中國文化的哲學內核貫徹到任何一種新潮的形式裏,我認為它仍然是好的、優秀的中華文化。」馮驥表示,一個文化能傳承下來,都有很深的內核,而內核是超越形式的,「『文化』是一個活的東西,這個活的東西,經過人民群眾的檢驗,自然會誕生合理的精華東西去傳承。」
馮驥進一步解釋,若中國遊戲團隊願意用中國人的眼光、中國人的思維去講一個外國故事,可講北歐神話,也可講美國建國,這個作品仍是中國的東西。若它獲市場認可,其品質能擊穿海外用戶的感知,這是優秀的中國文化輸出。
就像最早的《三國演義》遊戲,大多是日本公司改編製作,其中反映的文化內涵,也是基於日本文化的展開。他們的遊戲火遍世界各地,帶紅日本遊戲文化。
現在看來,《悟空》已經過大量玩家檢驗,也讓更多玩家,尤其是國外玩家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這也是馮驥贊同的文化輸出內涵。
「打動自己」回歸本心
當前,內地大多遊戲廠商注重的是流量、在線人數、熱度、課金量,給玩家設置重複的遊戲流程,無止境的裝備鍛造,很少在意遊戲內核,但不妨礙他們大賺。然而馮驥依舊相信,用戶最終會有所選擇。
10年前,馮驥離開騰訊,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遊戲製作公司「遊戲科學」。經歷幾輪不能「打動自己」、卻積累資本的網遊製作後,決定開始做真正能打動自己的遊戲。至今,「遊戲科學」官網上,「只做打動自己的遊戲」這句話還掛在醒目的位置,成為公司文化內核。
而這樣「打動自己」的遊戲,也打動千千萬萬的中外玩家。據數據分析公司VG Insights公布的最新數據,《悟空》銷量已達2040萬份,總收入9.78億美元(約76.3億港元),逼近10億美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