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非工商界最高級別會議——中非企業家大會6日在北京舉行。中非企業家代表圍繞「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和「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兩個議題,探討中非經貿合作機遇。內地學者認為,當前中非經濟多方面的合作,能夠助非洲跨越式發展,而非洲的現代化也將提升中非合作質量。
據主辦方中國貿促會介紹,中非企業家大會共有中方企業代表382人、非方企業代表408人,與會企業既有來自能源礦業、基礎設施等傳統產業企業,也有電子科技、通信衛星、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企業。
學者:非人口年輕 新興產業合作是重點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發展合作學院副院長張海森認為,新興產業將是中非經濟合作的重要方向。從人口結構來看,非洲是最年輕的大陸,年輕人群對新知識接受快,需求也較新,因此其新型工業化、產業鏈建設方面有相當潛力。
料跨境電商智慧交通等可作為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繼森認為,非洲是神奇的大陸,農耕文明和智能時代並存,隨着4G、5G網絡在非洲開通,網約車、外賣平台等數字經濟已經開始在非洲興起。未來中非在跨境電商、智慧交通等領域有可作為的空間。
目前,中非在新興產業領域合作已經起步。今年以來,中非互聯網發展與合作論壇、中非綠色發展與環境保護論壇相繼在福建、湖南舉行。
有關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指出,中方願同非方打造產業合作增長圈,着力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
指歐美產業鏈不完整 合作限低端
中非合作有互補 助彎道超車
劉繼森認為,由於中非在產業鏈供應鏈方面具有極強的互補性,該領域合作方面空間將會比較廣闊。
張海森認為,中國擁有最全的產業鏈條、產業門類,甚至在不同類型技術方面,也是非常全的。中非合作既有農業礦業等第一產業,也有紡織、機電等工業合作,現在則談到電商、光伏、數字經濟。相比之下,歐美一些國家本身產業鏈是不完整的,或是面臨產業空心化。這種情况下,歐美與非洲開展一些產業升級合作相對較難。中國在一些新興領域,如數字賦能等,能夠幫助非洲「彎道超車」,實際上促進了非洲的工業化進程。
當前,中國在新能源、數字經濟領域在非洲不但有巨大資金投入,也有很多技術轉移,還有相關配套建設,整體投入規模相當可觀。
張海森認為,這些大規模、提升非洲現代化相關能力的投入,將產生綜合效益。比如,非洲現代化進程加快,使中非經貿合作含金量愈來愈高。相比西方與非洲合作將非洲鎖定在低端產業,中非合作模式對雙方都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