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之際,中央密集推出政策,佈局綠色低碳轉型。
自然資源部等4部門近日聯合發文,提出將健全源頭保護和全過程修復治理相結合,為今後一段時期中國生態保護修復作出頂層設計。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中心首席科學家張惠遠表示,中國生態系統質量整體在恢復提升,這得益於理念轉變以及各地監管力度較大。「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自然資源部等發文意在落實三中精神,在體制機制的實效性上邁出一大步,讓環保理念落實到位。」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也於近日公布,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對全面綠色轉型作系統部署,涵蓋區域發展、產業結構、能源、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多個領域。
《意見》明確了各領域轉型升級的時間表和量化目標。比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抽水蓄能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
列轉型時間表 量化目標具挑戰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表示,這些量化目標具有挑戰性,同時,目標設定也充分考慮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况和潛力。
專家稱,2030年節能環保產發展行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是首次提出的新量化目標。《意見》中亦提出,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達35.2%。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按年增長27.8%。
「以往,很多人將綠色低碳轉型視作經濟發展的負擔和制約因素。實際上,節能環保產業是將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陳迎表示。
建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中提到,要「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王遙表示,「打造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將極大提升中國在全球綠色低碳產業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世界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的建設還將產生示範和輻射效應,對於構建『雙循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設專章論述「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確立了中國未來綠色發展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原則。《意見》據此提出具體的實施路徑和政策措施。陳迎研判,後續在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等方面,中國還會推出更加具體的措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