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七拐八轉,皇城根旁的胡同中,冒出一家基層診所。正好近日略感風寒,記者臨時起意,一探這個掛有「社區衛生服務站」綠色牌匾的四合院。
今年是中國大規模發展社區診所20周年。從2003年起,(時稱)衛生部、民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啟動創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活動,由此在全國推廣,截至2022年,全國已有3.6萬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老小房子改造 設置齊全
穿過安有6個門簪的朱色大門,進入院中,四面房子有掛號室、全科診室、中醫診室、康復理療室和藥房等,雖是老小房子改造,但也設置齊全。診所周一至周五、早8晚5時提供服務,可滿足一般診療需要,還肩負預防保健和計劃生育諮詢等職能。
探訪之時正值午後,逗留期間只見一名老嫗求診。中醫診室內一名女中醫師看完了診,望着院中躊躇的記者打量。
在過去3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特別是去年12月掀起的全民感染大流行時期,社區診所事後被確認發揮了巨大的防治功能,但也暴露了資源不足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網紅」傳染病醫生張文宏近日就說,基層社區醫生是抗疫關鍵力量。張文宏建議,現在中國進入了疫情舒緩的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國家繼續強化基層衛生體系的一個非常好的時間節點。三級醫院和基層衛生醫院要發揮相互作用,整個社區基層的醫療衛生體係就會很有彈性,很有韌性。
明報記者
(2023全國兩會)
相關字詞﹕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