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要聞

專職影片自媒體 網絡語言暴力、封號最深刻

【明報專訊】3月的一個午後,記者來到楊帆的北京家中,這位身材高大、著秋衣褲、操一口京腔的學者,帶記者參觀了他用來拍攝影片的工作空間:僅是一組擺滿各式中國政論書籍的白色書櫃作背景,一支夾手機的落地自拍桿豎立跟前,沒有任何燈具輔助打光。

楊帆已經從大學退休、現專職做影片自媒體,他說自己不太注重拍攝細節,只全心關注內容。這位大半生都在同「左」和「右」打交道的老人,說起自己接觸網絡以來的感受,提到最多便是網絡語言暴力,和當局愈漸頻密的禁言封號。

「隨意封號受到很大打擊,不然早就發展起來了。」楊帆憤憤地說,各平台這兩年以來封得特別厲害,「原來只封自由派,不封『國家派』(建制派);從前還看政治立場,現在也不看了,不管你是誰,只根據你說什麼」。

楊帆常年活躍在內地知識界,多年來堅持對權力和資本不懈批判,被部分網民稱為「社會的良知」。對於外界奉其為左派經濟學家,楊帆不以為然,「我是個社會主義者」,「非要說我是左派,那也是和右派關係最融通的左派」。

稱暫不再建毛派網站

「現在環境怎可能辦得來?」

「毛派」意識形態的影響力近年日漸式微,很多奉行「馬列毛」信條的傳統主義者逐漸消失公共視野,曾經頗具聲量的毛主義網站「烏有之鄉」,也在經歷關停、換域名重開後沉寂下來。回憶起自己曾經有份創辦的這個網站,楊帆說目前不會再着手構建相似網站,「現在的環境怎麼可能辦得起來?」他提高聲調向記者反問道。

(2023全國兩會)

相關字詞﹕兩會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