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要聞

申補貼流程複雜需時長金額少 中小企:更多只是表個態

【明報專訊】各地政府疫情以來出台系列紓困措施,包括退稅减息、返崗補貼等,點明幫扶中小企。不過由於流程複雜、需時長及金額不大等原因,本報記者近日採訪過程中,大多數企業表示未申請補助,「(補貼)更多只是政府表個態,營造一個關心企業的氛圍,給大家一點信心」。

也有老闆直言,政府對企業的補貼一向偏重於大廠,「像安踏那樣的(大企業)政府會管,小廠沒有點關係,不可能拿到」。各企業均表示,希望政府在穩崗補貼方面能夠繼續加大力度。

「小廠沒有點關係,不可能拿到」

翻查各地政府企業補貼標準,均對直接提供資金補貼的企業類型有一定要求。如規定企業達到「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超過50億元」及以上、是當地的「頭部企業」(龍頭企業),或是創立了行業標準、擁有技術優勢者。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等學者去年6月發表於《學術月刊》的論文指出,政府對企業的補貼總體上存在「規模歧視」。協誠、新協勝和歌士瑋等企業表示,企業的融資、供應鏈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後來經相關部門協調影響降低,現在則恢復了正常。

(2023兩會前瞻)

相關字詞﹕兩會前瞻 兩會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