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陳浩天不是人 是變數(文:曾志豪) (07:00)

香港政治因為陳浩天發生什麼變化?

他要求特朗普制裁中國及香港,希望迫使中國大陸對待香港的政策有變。結果美國迅速回應:不會取消香港政策法;香港仍然有自由。

陳浩天複製以往李柱銘、陳方安生到英美演講當說客引起西方關注香港事務的老路,這一招當年被董建華形容為「唱衰香港」。西方政客各有盤算,誰會為香港動真槍?

美國最接近修改香港政策法,是2004年。人大釋法,把普選三部曲變成五部曲。

美國有共和黨議員認為要修改香港政策法,懲罰北京未給予香港高度自治,結果沒有成事。當時評論指出華府愈是高調插手香港事務,愈是令北京起疑香港和美國勾結,只會有反效果。陳浩天仍想借助西方外力迫北京讓步,不是一着好棋。客觀結果便是建制派對陳浩天的打壓突然「出師有名」。

對即將的立法會補選有什麼影響?我想起姚松炎的選戰。非建制派當時認為DQ(取消資格)失民心,打着DQ復仇的旗幟,讓當事人回歸,選民支持是「理所當然」。但原來民意對DQ的反感沒有大到可以直接兌現成選票,反而可能因為一連串的「獨立自決」風波,而令中間派選民感到厭倦。同樣地,民族黨取締風波以及FCC(香港外國記者會)事件,按道理可以造成「香港自由被打壓」的政治氣氛,催谷選民投向非建制派候選人。但同時,「港獨分子斷香港米路」的制裁鬧劇,也令中間選民感到厭倦,反而不利打着「自決」旗幟(而建制派一向鼓吹「自決等同港獨」)的參選人選情。

會否加速23條立法?我覺得這只是「早晚」的問題。梁愛詩金句,23條就像有把刀在你頭上,就算不是陳浩天,遲早都會劈下來。如果因為懼怕23條而自我約束,豈不是等於自設23條作法自縛?

作者是傳媒工作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