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家庭開心指數」疫後跌 團體籲市民正視個人情緒 (14:31)

和富社會企業今(28日)發布2023年香港「家庭開心指數」調查結果,發現本港今年「家庭開心指數」較疫情期間低,為6.57分,認為自己家庭不快樂的人較去年倍增;有學者指,社會復常對家庭有一定壓力,特別是年輕家長要處理子女全面復課的生活和情緒轉變,建議市民正視個人情緒狀態,培養家庭團結感,亦呼籲政府和社會助家庭復常,強調「唔係開返關就順順利利」。

相關調查在4月3日至17日期間收集1356份網上問卷,了解港人的家庭快樂感、個人快樂感、家庭團結度、家庭健康狀態及家庭抗逆力等。年齡介乎19至24歲的受訪者佔32%,25至54歲的受訪者則佔55%。約一半受訪者已婚,亦有過半受訪者是「家長」身分。

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家庭開心指數」由去年同期的6.98下跌至6.57,當中年齡介乎19至24歲的受訪者跌幅最大。數據亦顯示,有17%受訪者認為自己家庭不快樂,較去年的9.8%上升了近一倍。

調查亦發現,本港家庭精神健康分數下跌,由去年的6.94分下跌至6.52分。另有長期病患或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精神狀態亦較差,分數為6.14,低於沒有病患或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的6.65。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家庭議會前主席石丹理表示,疫情的後遺症正如創傷後遺症,部分市民不開心的情緒或在現時復常階段出現,舉例稱有家長需應對小朋友全面復課後接送返學、參加活動等安排,時間安排上變得緊張,亦有部分市民在疫情期間失業,現時面臨找工作壓力。

石建議,市民應正視自己的情緒,可以相約朋友一齊傾談疫情三年的經歷,並着重談「得着」。石亦建議,家庭團結度影響家庭快樂指數,應從小培養家庭團結感,提及港人常以服務的行動表達關愛,而非肯定的言語,可多擁抱、讚美家人,亦可寫卡片表達感謝及愛意。

另外,石丹理指出,本港疫情期間的防控措施或不平衡,認為應更多關注疫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呼籲社會各界助力家庭復常,提醒政府「唔係完咗疫情就冇事發生」,指政府應提醒市民正視情緒及精神健康,及時尋求支援。「香港開心D」顧問及東華學院護理學院副院長(研究)林清則認為,政府可組織各NGO合作推出更加大型及集中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讓市民清楚可如何尋求支援。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家庭開心指數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