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清零方針vs.「免疫+救治」方針(文:鄭國漢) (09:0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於11月10日召開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申「動態清零」總方針與「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不變,但防疫抗疫措施必須更科學精準。

11月11日國務院發出通知,出台20條優化防控措施,其中大部分都是要制衡執行措施的地方官員「層層加碼」劣行,因這些劣行不但打擊國民經濟,也影響民眾生活自由及尊嚴,從而引起民憤,影響中共統治威信。

不過,措施能否有效煞停官員隨意的層層加碼,穩住經濟,保證民眾生活自由及個人尊嚴,是令人懷疑的,主要理由是因為感染人數稍有閃失就丟官,這是硬約束;而穩住經濟和保證民眾生活、個人尊嚴,只是軟目標。軟目標無法與硬約束抗衡,情况就類似官員「寧左莫右」的政治取態。

負責抗疫工作的官員,除了自身利益與民眾日常生活(包括經濟生活)的權利有衝突之外,更大問題是在以動態清零為防控疫情唯一方針之下,個別官員根本無法在民眾的經濟利益、正常生活自由及個人尊嚴,與新冠造成的重症及死亡人數之間作出政治平衡,哪怕重症和死亡人數相對其他病因的死亡人數是多麼輕微,例如2020年肺癌死亡人數達71萬,但沒有像新冠死亡人數提到同樣的政治高度。

病毒特性決定什麼是最佳應對方針

內地用語「方針」就是向目標推進的方向。據官方文件表達方式,在動態清零總方針和其採取的總策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之上,還有更高的原則或目標,那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這個目標應該包括了人民生命以外的政治目標(例如人民生活、人民自由、人民幸福等),否則該八字原則就應以「人民生命至上」6個字準確表達了。

還有比人民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嗎?當然有。面對國家民族生死存亡時,人民生命也是可以犧牲的,而且部分民眾還會自己選擇為國族犧牲。還有,當人的尊嚴受到嚴重侵犯,有些人也會感到生不如死。

「策略」是諸多可行的行動(及其引發的後果)其中一個選項,而最優策略就是與方針最一致的策略。同樣道理,方針是達至政治目標的方向之一,而最優方針就是最能達至政治目標的方針。策略是用來支持方針;反過來,方針是依靠適當有效的策略來實現。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明顯是符合並支撐動態清零方針的;同樣明顯的是新冠病毒的特性,決定什麼是最優方針和相應的最優策略及最優的執行措施。當然,相隨個別方針策略的執行措施的結果,才是最終決定哪個方針是最優的,因為結果是檢驗方針、策略和措施的唯一客觀標準。

當病毒傳播速度和殺傷力完全未知和不確定,或者傳播速度低但造成的重病及死亡率高,而在民眾還沒有接種有效疫苗以建立好防疫保護屏障,醫院亦缺乏必要醫療設施和醫治病者的有效藥品的情况下,快速殲滅病毒,令感染盡快清零的策略,似乎是不二之選。以局部地區清零的短期經濟成本和民眾生活受影響的社會成本,降低全國重病和死亡人數與疾病醫療的成本,獲取全國最高的總淨效益(效益減各種防抗疫成本),道理是很清楚。

病毒殺傷力輕微  「清零」高成本低效益

相反,當Omicron的傳播速度快,殲滅病毒的難度提高了,同時在民眾廣泛接種有效疫苗及治病藥品供應充足的條件下,感染Omicron只會造成極低的重病及死亡率(香港最新病毒變異株死亡率跟流感死亡率相似,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最新情况比較亦類似,而且治療流行病的專家鍾南山院士也是這麼說)。在這種情况下,清零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大大提高了,甚至大到再不能接受。同時以清零方針制定的策略和措施,其避免重病和拯救生命的效益低了,所以清零再不是最有效的防疫抗疫方針。相反,從民眾生命和生活自由及國民經濟考量,應該從殲滅病毒轉向提高疫苗接種率、擴大醫療設施和人員,並集中醫療資源及力量救治病人的方針。

假如對上述結論還有懷疑的話,可以做一個極端假設:新冠病毒最新變異株的傳播力大幅提高,但這些變異株完全無殺傷力,那根據清零方針制定的防疫控疫策略和措施,就完全變成庸人自擾,只有巨大成本而無任何實際效益(那些大規模核酸檢測,在國民生產和國民收入的統計中都是對生產總值的貢獻,但實際上對人民快樂一丁點關係都沒有,甚至是令他們憤怒)。

從這個極端的假設例子可看到,當新變異株只有輕微殺傷力時,清零方針是高成本、低效益,應該放棄而轉向廣種疫苗,並集中醫療資源和力量治理重病者的方針。試想,我們會用重手法的清零措施對付流感嗎?

對於不顧以上分析及結論而堅持清零方針的人,他們必須回答以下問題。假如新冠病毒在國外變成風土病,長久都不會消失的情况下,中國就真的應該10年或更長期採取清零方針,繼續對內封城封區,對國外入境者繼續採取隔離政策,自絕於國際來往,犧牲人民生計和生活自由,繼續打擊國民經濟,令它一沉不起?

一直都有一種支持清零的論調,那就是中國的特殊國情,包括(1)人口基數大;(2)老年人多;(3)醫療設施不足;(4)接種疫苗比例低;(5)國產疫苗效率低;最近有些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專家還加入(6)感染後遺症(所謂「長新冠」)不詳造成風險。

反駁這些國情論並不難。首先,人口基數大不是問題,問題是比例。人口基數大,因此抽煙死於肺癌的人亦多,那表示要禁煙嗎?汽車意外死人也會因人口基數大而更多,難道是禁止汽車的原因?

短期方針當作長期抗疫方向  是明顯失職

第二至五個原因在2020年初是完全成立,也是可以理解。但3年快過去了,上述的清零方針支持者認為政府沒有遠見,沒有利用這3年去解決這些短板嗎?在一個政府威望很高的國家,接種疫苗比例低是奇怪現象。是政府不作為還是缺乏能力?國產疫苗效率低,那就是說內地廣大的醫藥界都不及格,真有其事?事實證明,國產疫苗對抗疫免疫都是有效,儘管效率與國際先進疫苗可能有輕微差異。

關於醫療設施,中國是以高速建立方艙醫院而震驚世界,政府沒有利用過去幾年時間,把欠缺的醫院和醫療設備這些短板補齊?事實上當絕大部分民眾都接種疫苗後,香港和外國經驗顯示,絕大部分感染者都是不需要住院。

假如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專家沒有建議固本培元的抗疫措施,相反只是把短期應變的清零方針當作長期抗疫大方向,那他們是明顯失職,怎能繼續指導指揮抗疫?其中有專家在一個電視訪談表示,中國要停止清零政策,就是要期盼有一天出現一個傳染力和毒性都低的雙溫和病毒變異株,反映他們是多麼愚昧的幻想者,誤國誤民。

至於第六個原因,現在全球醫學界對新冠後遺症的內容和影響,還只是剛開始研究;對長期副作用的說法只是猜測,不能作準。還有,難道封城封區、企業倒閉、工人失業、民眾不能自由生活所引起的挫折感、壓抑感和負面情緒,就沒有後遺症?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專家懂嗎?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無論過去幾年是多麼精明或糊塗,新冠亡魂的比率是低還是高,都決定要翻篇了,接受病毒無法絕迹,所以採用打疫苗和治病降低死亡的方針策略對付它,而不再採取高成本、低效率的重手法對付,避免高昂的經濟和社會成本。這不就是理性行為嗎?

政府只能採合理政策  盡量保護人命

支持繼續採取清零方針的人可能反問:政府重視生命有什麽錯?多一個人死亡都不可接受!政府重視人民生命,完全沒錯;不重視人民生命的政府才是可怕的。但問題是為何只有新冠引起的死亡,才提到這麼高的政治層次而且絕對化?抽煙引起的肺癌和死亡(2016年內地肺癌死亡人數為65.7萬,2020年升至71萬),難道不重要?假如應用「多一個人死亡都不可以接受」的原則,不是就應立即全面禁煙?汽車意外也導致每年數以萬計的人死亡,應據此而禁止汽車嗎?明顯,生命至上,但新冠病毒引起的死亡不是獨一無二,更不應該是絕對的。

人命這個東西,政府只能採取合理政策和措施盡量保護,盡量減少可以避免的死亡。有些人選擇不接種疫苗而犯險,難道政府就要犧牲千千萬萬其他盡公民責任及保護自己而接種疫苗的民眾的正常生活?招致千千萬萬民眾的怨氣,難道對共產黨的長期執政有好處?

(作者按:此文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工作單位立場)

作者是嶺南大學校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