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不封關是恐懼的源頭(文:曾志豪) (09:00)

半年的抗爭運動,一下子破壞了香港的法治人權自由,香港人活在對警暴的惶恐憤恨。

一個月的抗疫運動,一下子打破了香港物質充裕有秩序的神話,香港人淪落街頭搶口罩大米廁紙。

全部都和庸官治港有關。

市民超市瘋狂搶購物資,一是擔心大陸疫情影響供貨,二是擔心香港本身疫情失控,人人自危減少外出,於是囤糧留守。問題是,為何香港人會擔心香港疫情失控?因為林鄭一直不肯封關,不肯阻斷中港的疫情交流渠道,當防具不足,而疫症傳入風險不斷,市民恐懼便無法遏止。

「不肯封關」成為政府最大敗筆,是所有行動處處碰壁的原因。

為什麼各區都有居民反對設置隔離中心或者指定肺炎診所?其一當然是「不要在我家後花園」的心態,這是任何地方都有的現象,無可避免。政府在過去半年的抗爭運動,又失信於民,地區民眾天然便有抗拒情緒。但更重要是,「不封關」,市民很容易會有這種想法:「如果一早封關,便不會有這麼多輸入個案,疫情沒有那麼嚴重,便不會需要起這麼多的指定診所或者隔離中心。所以政府不肯封關,卻要在我家附近起隔離中心,是市民為政府的失職結帳埋單。」在這種情緒下,市民自然反抗。

醫護罷工便是因為「不封關」:「封了關仍有疫情,醫護心甘情願上戰場。不封關而疫情擴散,醫護便是為政府的失職埋單。」

來到今天,林鄭仍然挑釁市民:「今日再講封關已經無意思」,她不明白市民對「封關」有實際需要。當李嘉誠王維基黃之鋒都能夠買到數以十萬計的口罩,林鄭政府團隊只懂招標然後說「好困難」的行政無能便表露無遺,更令市民不願意為這種草菅人命的政府付出。

林鄭在記者會公然說,強制隔離的人士其實是低風險,也並非來自湖北,所以社區播毒之說不能成立,她知道自己在摧毁政府定下的「強制檢疫隔離」政策嗎?她的施政令香港社會進入不可逆轉的傷害,比任何病毒都兇猛。

作者是傳媒工作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