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專家證人:鄧桂思未獲處方抗病毒藥致乙肝發作 開藥指引清晰 (19:02)

聯合醫院近7年前疑「開漏藥」,患乙型肝炎的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研訊今(22日)續。腸胃肝臟科專家證人、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麗虹供稱,事發時醫學界對乙肝病人化療時須處方抗病毒藥是清晰的,對服用類固醇的建議則仍在演變(evolving)。她相信當時大部分醫生會一併處方抗病毒藥,「但是否去到100%個個都會開(抗病毒藥)呢,我相信不是的」,直至鄧桂思事件後始「一切清晰了」。

黃麗虹供稱,醫管局於2017年鄧桂思事件後,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乙肝患者制定臨牀指引,但當時仍未有強烈證據,支持乙肝患者須同時服用類固醇和抗病毒藥,她遂展開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發表。她於庭上引述研究稱,未獲抗病毒藥的乙肝病人接受類固醇治療後,乙肝發作(flare)一年發生率為7.8%,其中每日服用20至40毫克類固醇者則為6.4%。

黃稱,鄧桂思最初獲處方40毫克類固醇,10周後入院,按研究數據推算,乙肝發作10周發生率為1.5%;考慮到鄧由服用類固醇至肝炎復發為時相對短,推斷她在獲處方類固醇前,乙肝病毒量已較高。但她稱,乙肝病毒量高不代表會即時破壞肝細胞,相信是因鄧獲減類固醇劑量時,導致免疫重組誘發肝炎,且其研究證實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即使時間不長,仍會導致乙肝發作,故認同事主因未獲處方抗病毒藥而導致乙肝發作。

陪審團問到,上述研究結果於鄧桂思事件後發表,事發時醫生須一併處方類固醇和抗病毒藥是否常識(common sense)。黃麗虹回應稱,相信當年大部分醫生會處方抗病毒藥,「你可以話common sense,但是common sense都不可以預期個個都這樣做」,直至醫管局2017年制定指引後,「自此大家都識做」。聆訊明續。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法庭 鄧桂思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