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鄧桂思疑因醫生「開漏藥」亡 專家證人:處方抗病毒藥屬「廣為人知的醫學知識」 (14:26)

聯合醫院近7年前疑「開漏藥」,患乙型肝炎的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研訊今(22日)續。獲邀為鄧桂思聯院覆診情况撰寫醫療報告的醫管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雷聲亮供稱,主診醫生林治崑在醫療紀錄未有明確記載向病人解釋處方類固醇有何利弊,指良好的醫療紀錄應有相關資訊。他亦稱,乙肝病人接受類固醇治療須同時處方抗病毒藥是「廣為人知的醫學知識」,即使當時未有相關指引,專科醫生也應知悉。

雷聲亮供稱,鄧桂思在聯院專科門診確診「甲型免疫球蛋白腎病」,其免疫系統失調引致腎臟發炎,是一種慢性疾病,醫學文獻顯示約有一至兩成病人會發展成末期腎衰衰竭,需要洗腎或腎移植作為腎臟替代治療。他稱鄧桂思病發時已出現大量蛋白尿、腎組織出現損壞和炎症,故出現腎衰竭機會較大,估計她已患病數年。

雷稱,鄧桂思於2016年8月先獲處方血壓藥紓緩蛋白尿,其後增加劑量仍未能壓制病情,轉用類固醇是合理判斷,惟未有獲處方抗病毒藥,是很大可能引致鄧乙肝復發和肝衰竭的原因。他指出,乙肝抗病毒藥於2017年初仍是新引入藥物,只有部分專科如腸胃肝臟科可處方,腎科則未可;當時醫生有兩個選擇,其一是建議病人以自費藥物形式處方該藥,其二是聯絡腸胃肝臟科醫生商討是否可用藥。

醫管局代表資深大律師蔡維邦指出,醫管局於2017年5月、即鄧桂思事件後始發出臨牀指引,顯示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例如類固醇可誘發乙肝復發,建議一併處方抗病毒藥。鄧桂思長女胡尚佑問及,為何其他醫生當時未有指引仍懂處方抗病毒藥,雷聲亮回應稱臨牀指引用作提醒醫生,而專科醫生須持續進修,形容接受類固醇治療的乙肝病人須處方抗病毒藥「是廣為人知的醫學知識」,「不一定需要出了指引先認知」。

雷另指,鄧桂思於2017年1月在聯院覆診時,主診醫生林治崑在醫療紀錄記載「已解釋服用類固醇6個月的利弊」,卻未有列明已解釋何等利弊,包括乙肝復發風險、其他治療選項和有權以自費形式處方抗病毒藥等,亦無列明病人是否接受,是良好醫療紀錄應有的重要資訊,「醫療紀錄沒有,我就無法得知。」聆訊今午續。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法庭 鄧桂思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