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鄧桂思疑因醫生開漏藥致死 醫生:及早服抗病毒藥理應有幫助 (15:48)

聯合醫院近7年前疑「開漏藥」,患乙型肝炎的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研訊今(18日)續。瑪麗醫院時任顧問醫生、換肝手術團隊成員馮恩裕表示,鄧桂思曾經急性乙肝復發,服用高劑量類固醇顯然增加風險。有陪審員問,假設鄧桂思服用類固醇時,同時獲處方抗病毒藥,體內的肝酵素會否減少。馮恩裕回答,如果病人體內病毒量太大,抗病毒藥物未必減低病毒威脅,惟假設鄧桂思較早服用抗病毒藥,理論上「有幫助」。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盧綽琳曾化驗肝臟樣本,發現事主鄧桂思(終年44歲)自身的肝臟切片呈綠色,代表膽汁累積和肝病變,而正常肝部應該充血及呈深紅色。盧估計鄧乙肝復發,或患上自身免疫性肝炎,兩者可能性共同存在。盧強調,此結論建基於組織化驗,鄧的個案符合兩者現象,不過化驗見到的肝細胞大範圍壞死,仍要視乎臨床診斷。

曾診治鄧桂思的瑪麗醫院腸胃肝臟科時任顧問醫生馮恩裕則指,鄧入院時有急性乙肝發作(flare-up)症狀,後來出現肝衰竭。被問到鄧以往沒有乙肝發作,為何突然復發,馮指乙肝會自發性激活,「我們不知道背後機制」。惟馮表示,鄧曾服食高劑量類固醇,免疫系統受壓抑,將失去自我保護機制,使病毒不斷複製,增加乙肝發作風險。

對於鄧桂思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可能性,馮恩裕持另一意見。馮表示,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有3%機會率,要考慮血球蛋白水平、肝組織等因素,鄧不符合相關條件,只是乙肝復發。聆訊下周一(22日)續。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法庭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