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十九歲》兩主角稱不同意公映 李慧詩稱未獲知會訪問用作紀錄片 (18:00)

英華女學校委託導演張婉婷拍攝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追蹤6名英華學生10年來的故事,並被搬上大銀幕,《明周文化》刊登片中其中一名女生阿聆的自白,稱由始至終都不同意紀錄片以任何形式進行公開放映,但與校方多次交涉不果,斥製作團隊及校方未有尊重其意願;片中另一女生阿佘亦表示最初反對電影公映,但最終妥協。此外,片中亦有一段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在2016年接受張婉婷訪問的片段,李慧詩今日在facebook質疑,拍攝時張婉婷未告知她訪問將用作紀錄片,感到氣在心頭,稱「這部電影,我不會看,亦不鼓勵你看。」

相關新聞:

《十九歲》停公映 導演張婉婷:溝通後或可再上映

發起拍攝《十九歲》前校長:引起學生和學校困難深感抱歉

曾要求刪走其相關片段遭拒

阿聆在自白中表示,在10年的拍攝期間,一直以為紀錄片是供校內放映或籌款之用,她直至2021年12月前半年內才得知校方及導演有將電影公映的打算,她其後已多次提出反對,反映對公開私隱的憂慮。

她稱,校內首映後曾向校方提供的心理醫生求助,醫生亦指其狀態不適合將電影公映。她曾要求導演把其相關片段全數剪走,但對方以影片已通過電檢為由被拒絕。校方其後草擬同意書,簽署後將授權校方參與電影節等,阿聆未有簽署;校方其後拿出於2012年由阿聆父母簽署的文件,稱是一份同意書,又稱若她繼續阻止電影上映或有法律責任。她說,直至當時才知道文件非簡單通告,而是有詳盡細則的同意書。

阿聆指出,在最後一次與校方及張導演的會面中,對方指出因已與發行商簽署合約,即使反對他們亦無力改變任何事情,「無論我準備好與否,公映都會如期進行。」阿聆說,尊重《給》具其價值,但電影在處理學生私隱及道德倫理等問題過於粗疏,最終決定公開事件是因為忍耐已到了臨界點。

阿佘形容「雞同鴨講」終妥協

片中另一女生阿佘接受《明周文化》訪問時說,第一次觀看電影時,該版本已通過電檢,未能再刪改。她說,本來不想電影公映,首次看到電影時更有些傷感、情緒不穩定,又說曾向導演張婉婷表達對阿聆的憂慮,形容對方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她最後妥協,亦簽下校方在2022年提出的新同意書,「最後我做過一大輪掙扎之後,跟那些大人雞同鴨講完,我便認為算了,我簽吧。」她轉以專注處理自己的情緒及心態。阿佘又形容,感覺像「賣豬仔」,雖認同電影有正面意義,但希望呈現最真實的自己,故決定受訪:「我主力想告訴觀眾,我是一個好忠於自己、好true的我,我不會因為這套戲可能有好多好評,就對於這套戲不對的事、不好的位我隻字不提。」

賽後訪問被用作紀錄片 李慧詩:氣在心頭

《給十九歲的我》其中一幕有李慧詩在2016年的訪問,問問題的是張婉婷,李慧詩今日在facebook表示,自己是「被通知」成為電影的一部分,她憶述,當年接受訪問時,已覺得張發問很奇怪,跟比賽完全沒有關係,原本以為張不是平時訪問運動員的記者、沒有經驗。李慧詩說,曾質問自己,張當時是否曾提及訪問會用作紀錄片,只是自己忘記了,「由優先場想到現在,我都難以用『忘記』去說服自己」。

李慧詩說,因片段由張婉婷擁有,放上熒幕沒有犯法,「是否代表那是對的?沒有犯法,是否就不用當事人同意?那怕是事先『知會』一聲以尊重當事人的『程序』都省去呢?」李形容對事件氣在心頭,「這部電影,我不會看,亦不鼓勵你看。」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給十九歲的我 英華女學校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