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醫管局擬聘大灣區醫生來港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憂語言不通致誤診 (15:11)

醫管局日前公布將於本年底推出「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目標首批引入5至10名大灣區三甲醫院的醫生來港服務不超一年,盼紓緩公院醫護流失問題。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指出,本港醫療系統與內地語言相異,相關人手或需時適應本地環境,認為計劃對解決人手問題作用不大;他另憂慮因語言不相通,非本地培訓醫生診症、開藥或有誤解,導致診症錯誤。

林志釉今(25日)在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表示,公立醫院工作壓力、過去一兩年的社會事件均令醫護人員「心淡」,不少人選擇離開,預料往後幾年人才流失問題將持續惡化,建議局方再下工夫挽留人手。他補充,非本地醫生主要說普通話或英文,診症、開藥上或會造成問題,而照料病人不容許出現落差,建議局方提供適當監察及督導。

立法會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在同一節目稱,大灣區絕大部分醫生會講廣東話,本港過往曾聘用只能說英文的海外醫生,形容香港「非常適應處理種種語言問題」。他指出,兩地醫療系統差距不大,相信內地醫生很快能熟習香港工作模式,而內地三甲醫院的醫護水平十分高,相信醫生能力不成問題。他補充,醫管局若只引入5至10名醫生,「即使對方有三頭六臂也杯水車薪」,惟資深醫生來港交流後能將經驗帶回內地,令當地醫生更熟習香港醫療系統工作模式,為日後招募非本地畢業醫生鋪路。

特別註冊委員會早前公布兩批認可醫學資格名單,林哲玄批評名單上的課程均以英文教學,認為委員會歧視中文,指出過往護士也曾用中文撰寫病歷,當時醫護合作未見問題,他又質疑本地醫生的英文水平,反問「點解用英文教學你就好似好開心好歡迎佢」。

相關字詞﹕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 醫管局 醫生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