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糖尿病日|糖尿病初期多無徵狀 高危族預防兩招:控體重、多運動 (09:00)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衛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楊芊芊接受明報網站訪問時指出,本港糖尿病患者的發病高危因素包括年老、家族遺傳、肥胖,以及缺乏體能活動,除了前兩項因素難以改變,後兩項因素可試從健康生活模式着手,預防糖尿病。

逾半早期患者不知患病

根據衛生署《2014至20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本港15-84歲人士糖尿病總患病率為8.4%,其中54.1%在人口健康調查前未被確診,可見不少早期患者警覺性不足。楊芊芊稱糖尿病屬慢性病,很多早期患者在初期並無明顯徵狀,隨病情發展會出現口渴、尿量增多、食慾增加、體重減輕、身體疲倦、傷口難以癒合及出現感染等病徵,嚴重者會出現脫水及昏迷。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齡45歲或以上、本身超重或肥胖的人,宜找家庭醫生及早檢查。

1. 體重管理 飲食「三低一高」

超重和肥胖是導致患上二型糖尿病的最大風險因素。衛生署健康促進處營養師盧庭威稱,從營養角度出發,預防肥胖可減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他建議均衡飲食可以「三低一高」為原則,即低油、低鹽、低糖和高纖。

營養師貼士:蒸焗烹調減脂肪攝取

‧ 不同烹調方法會影響食物中脂肪的攝取量,如蒸、焯、少油快炒、上湯浸、焗都可減低脂肪的攝取量。舉例如吃魚,每100克蒸魚含5.5克脂肪、焗魚含8克、炸魚則含13克。

‧ 外出用膳時糖分攝取多來自飲品,建議選擇清水、低糖綠茶等,以控制糖分攝取量預防肥胖。

2. 多做運動 助調節血糖

楊芊芊稱,運動可以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肌肉吸收葡萄糖,有助調節血糖的水平,因此做運動或非運動的體能活動都可以預防糖尿病。

醫生貼士:每周至少5日步行半小時

‧ 建議成年人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度、強度,或至少75分鐘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每周最少5日、每日不少於30分鐘的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

‧ 體能活動包括步行、踩單車、家務雜項、遊戲、競賽等

糖尿病 相關報道:

糖尿+新冠肺炎重症死亡風險高逾倍 衛生署提醒自我健康監測助防疫

港大「糖心易測」App助評估糖尿風險 年齡BMI血壓關係發病率

研究:每日飲無糖汽水 糖尿風險增67%

減醣妙法:飲奶「熱身」 先食餸再扒飯

相關字詞﹕糖尿病 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風險 衛生署 糖尿病徵狀 糖尿病症狀 糖尿高危因素 超重 肥胖 三低一高 血糖水平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