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佩洛西旋風的「雙面刃效應」(文:柳金財) (09:00)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造訪「印太戰略」民主成員台灣之行,受到意識形態相異的主要政黨如民進黨、國民黨、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台灣基進和台灣社會熱烈歡迎。儘管美國總統拜登及軍方反對此行,但基於對議長及國會自主性的尊重,不僅沒有橫加阻攔,美軍航母戰機更為其保駕護航。這場「佩洛西愛的饗宴」(Pelosi lovefest)因美國社會籠罩在「反中」政治氛圍下,受到極力挺台的共和黨籍前國務卿蓬佩奧支持。

打破政治外交禁忌  台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無論是基於個人歷史定位、使命感,或為拉抬民主黨聲勢低迷的中期選舉選情,佩洛西作為美國第二順位總統繼任者、政壇第三號政治領袖,成為25年來美方訪台的最高位階政治領袖。佩洛西在台灣停留19小時,再度打破1997年以來眾議院時任議長金里奇訪台的政治外交禁忌,中國大陸政府認為美國悖離堅持「一中」政策承諾及空洞化「一中」體制,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及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中方抨擊美國試圖「以台制華」嚴重破壞中美互信;而後採取一系列懲罰手段,台灣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

許多國際媒體紛紛以「那是一場危險又沒有意義的訪問」、「這麼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害台灣領導階層也陷入尷尬境地」評論。顯然這場「佩洛西旋風」從政治理性計算來看,將會使台灣付出難以估算的慘痛代價成本。

首先,美國過度操作「以台制華」釀致台海緊張危機情勢。訪台之行破壞兩岸原本微妙且薄弱的平衡關係,升高兩岸衝突。這導致中國大陸對台灣展開大規模實彈射擊軍事演習,及採取經濟貿易制裁,以突顯中國大陸對美實施「聯台制華」路線、印太戰略,與民進黨政府採取「抗中保台」路線、「聯美抗中」戰略相勾連之不滿和嚴重抗議,造成兩岸衝突風險及危機升高。國際社會甚至認為,「佩洛西旋風」恐形成第三次世界大戰風險臨門及第四次台海危機。

簡言之,佩洛西台灣之行引發兩岸關係嚴重衝突和陷入惡性循環,影響東亞區域秩序穩定,及破壞中美原本薄弱的信任關係,尤其是在拜登與習近平通話剛結束,此行也將降低中美雙方遵守協議的意願及效力。

其次,兩岸互信幾乎完全破壞,難以重啟對話。俄烏戰爭爆發之前,台灣民意高度依賴美國保衛協防台灣,但俄烏戰爭後,台灣民眾降低美國會協防台灣的信念。因此佩洛西訪台,應可提高台灣民眾對美國保衛台灣的信心,突顯台美雙方堅如磐石的緊密合作關係。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2021年10月民調顯示,近三分之二民眾認為美國會軍事協防台灣,相同民調於今年3月的結果則驟降至34.5%。

兩岸互信幾盡毁  無助台灣安全

顯然,台灣民眾降低對美國保衛台灣的期待,反而有近七成比例主張兩岸應重啟對話及協商機制,儘管民意也認為蔡英文政府所提出「有意義對話」、「建設性對話」幾乎是不可能任務,尤其在佩洛西訪台後,變得更加「緣木求魚」而不可得。

復次,「佩洛西旋風」並無提高台灣安全系數。根據「YAHOO奇摩」8月3日起針對佩洛西訪台效應發起網絡民調,截至4日早上8時,已有1.3萬人投票。結果顯示,有高達75.7%人對美國協助防衛台灣的決心表示完全沒信心及不太有信心;認為兩岸關係非常不安全及不太安全,高達70.8%;對大陸「商攻武嚇」非常擔心及有點擔心為67.8%。

上述民調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對佩洛西重申美國保障台灣民主的決心、協助防衛台灣及中國大陸「商攻武嚇」,表達「沒信心、不安全、擔心」。

顯見,美國眾議院議長造訪台灣,表面上台灣獲得來自全球第一強國對其政治民主及經濟自由的高度肯定,形式上「得面子」,實質上卻遭受大陸採取一系列軍事壓制、經濟制裁等,代價難以估算,盡「失裏子」,實得不償失。

大陸融合懷柔措施  恐讓位予威迫壓制

再者,「武統」聲浪恐挑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主軸。針對美台關係突破傳統「一個中國框架」及中美三份公報,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海空域6處,組織多軍兵種聯合對海突擊、對陸打擊、制空作戰等演練,組織精導武器實彈射擊,形同包圍封鎖台灣;並嚴正震懾美台勾連,抨擊美國試圖「以台制華」;批評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倚美謀獨」,絕不為任何形式的台獨行徑和外部干涉留下任何空間。佩洛西與民進黨當局之政治冒險主義,也勢將刺激中國大陸激進民族主義揚升,「兩岸非理性因素」致壓縮雙方互動轉圜空間。

大陸對台政策一向具戰略定力及自信,堅持「反獨促統」、「融合漸統」及「融合和統」主旋律,透過兩岸融合途徑,促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與合作,無論是出台惠台31條、惠台26條及農林22條措施,或從提出「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及青年)轉向「一代一線」(年輕一代和基層一線),重視青年工作,提供到大陸生活學習就業創業之「同等待遇」,藉此產生磁吸效應及示範效應,從經濟互利、文化社會認同轉換成中華國族主義認同。

這種對台政策的融合懷柔措施,恐因雙方敵意如螺旋上升,從而讓位予軍事威迫及外交壓制、單邊行動的經貿制裁,最終偏離「融合和統」框架。

最後,泛綠政治聯盟恐操作「抗中保台」路線,運用「中國威脅論」成為今年底「九合一」台灣地方選舉提款機。「佩洛西旋風」恰恰證實民進黨當局的「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實與美國印太戰略和「以台制華」、「聯台制中」路線相勾連,試圖破壞中國大陸發展機遇、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偉大復興願景目標。此次大陸軍演規模堪稱有史以來之最,引發國際社會關注,並呼籲中方保持理性及克制,間接造成「台灣問題國際化」。

同時,也可能激發台灣社會的敵對意識,從而為民進黨等泛綠政治聯盟提供選舉造勢素材及誘因,利用「中國威脅論」、「兩岸因素」作為其「超級助選員」,以升高兩岸敵對,獲取選舉政治利益。從2018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控訴大陸「介入選舉」,到2020年「二合一」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更是倡議「抗中保台」路線,訴求「亡國感」及危機意識,作為選舉動員的集體誘因,以達至選票極大化之目標。

增國際能見度  卻陷戰爭邊緣

佩洛西訪台對台所造成的衝擊,猶如一把雙面刃。固然台灣增加國際能見度,卻也陷入戰爭邊緣風險。總體而論,台灣民眾對美國支持台灣民主及協防台灣皆不具信心,同時擔心中國大陸對台展開報復行動。而大陸社會普遍瀰漫高漲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無疑這將激化力主「武統」的聲浪,尤其預計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後將繼續掌握黨政軍權「三位一體」,追求國家統一及民族復興、實踐「中國夢」,勢將成為政權合法性的基礎。

就此而論,中國大陸為防止下一波國際社會群起效尤「佩洛西旋風」,避免產生「骨牌效應」,未來台灣社會面臨大陸逼統、武統的壓力,恐是會有增無減、持續擴大。

作者是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