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公道達而私門塞 公義明而私事息──香港施政如何思昔撫今和鑑往開來(文:劉銳紹) (09:00)

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近日風塵僕僕,推介施政理念,談及一些可能措施。各界珠玉紛陳,綺然盛哉。本文豈敢野人獻曝,只是舊問題,新觀察,望有作為。况且,中外古今施政,理論和原則如出一轍,像《荀子.君道》篇所言:「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明而私事息。」謹此蜻蜓點水,不求大求全,也無特定針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宏觀政策成敗──政商關係

──政壇常謂:搞好經濟、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不錯!但關鍵是怎樣才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歷屆特區政府都說要處理好土地和房屋問題,但說了25年,仍一籌莫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何處理好政商關係,尤其是與大地產商和大財團的關係。香港雖然沒有出現結構性的官商勾結,但卻令人擔心無形的「政商(利益)合一」,或者延後的利益輸送。能否根治?至關重要。

──有關方面也發覺「財大氣粗」、「以經(濟)干(擾)政(治)」的問題,曾嘗試整治,並有一些成效。不過,舊的財團受到制約,但虎視眈眈的新人取而代之。換言之,性質未改,只是圈中勢力換了代理人而已。這種情况外國更甚,故勿趨之若鶩,自傷成效。

──回歸前和回歸初期,有所謂「四資政策」,即「拖住英資,穩定華資,爭取外資,壯大中資」(一說「留住英資,鞏固華資,吸引外資,壯大中資」,內容相近)。但如今利益板塊改變,有人認為「變是必然」、「變得合理」。其實,關鍵是怎樣變才能合乎民間的最大利益?這才是重中之重。

(2)政府架構調整 效果如何評定

──為提高施政效果,堵塞漏洞而改,理應支持。但改了之後如何落實和興利除弊,才是關鍵。試舉2002年改行「高官問責制」為例,本想決策層榮辱與共,集體問責,但後來被譏為「集體卸責」。如今強調的是特首「主體問責」,但又出現其他官員可能藉此卸責之虞。日後情况如何,還看能否有效監督?

──設立新的職位、高位(如傳聞中的副政務司長),均要有權有責,可以理解。外界關注的是,新的職位、高位是因人而設,還是因實際需要而設?而且,職務須透明和可以問責。公眾雖然無權問責,但必須可以責問。回顧中外古今,這類問題從來沒有固定答案,位高權重者可以壟斷評價權,但須知高評價不等於高成效,這也是千古不移的道理。

──歷屆特區政府調整政府架構後,確解決了一些問題,可以肯定。但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比原來的問題更嚴重。以今天的防疫工作為例,有些部門分工不清、權責不明,彼此接合的位置不暢順,這種情况在局級部門之間也有出現。所以,新的調整必須密切跟進動態環境,否則又會重蹈覆轍。

(3)歸去來兮 人去留兮 舊去還兮

──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香港先後出現幾次移民潮,各有原因,也是各自選擇,不能簡單化理解。但不管怎樣,是移民也好,移居也好,移動也好,移離也好,總之就是人走了,金錢、知識財富和經驗也走了。對此抱什麼姿態,是「可惜」還是「不惜」?不是感情問題,而是對人才和香港未來的態度問題。

──官方也有其因應的對策,例如「新港人政策」、專才和優才計劃、外資人才來港便利等。他們相信,只要香港仍是「生金蛋的地方」,去了可以復來,港人或外資如是。移民離港的人,後來不是有部分回流了嗎?

不過,必須弄清楚不同的年代背景。以前回流的一個原因,是適逢外國的經濟環境也不好,回流也許有新的機會。香港今天和未來的情况如何?言人人殊,但總不能寄望在「外國經濟也差」之上。

──如何對待和吸引離港的人才回流?還是已把他們視為「海外遺民」、「化外之民」或「境外棄民」?都牽涉到凝聚民心的問題。這裏還有一點更重要:海外已出現若干離港人士的新組織和社區網絡,有些是政治性的,但更多是民生性、聯誼性的,他們普遍不認同港府的施政。官方必須分清不同的性質,不能簡單地一概視為「被外國利用的敵對組織」;即使個別港人組織接受當地政府的撥款,其實只像親北京團體一樣,接受當地社會性的公開資助而已。所以,不要泛政治地看問題。

(4)香港的國際作用和地位問題

──在此先談談深圳。深圳是內地經濟特區的表表者,但後來全國各地紛紛開放,令深圳的「特」變得「不特」了,於是它不斷創新,令自己的條件和實力繼續「特」起來。以這個經驗衡量今天的香港,能怎樣保留和創造「特」的條件呢?茲事體大,在此只是拋磚引玉而已。

──官方也看到香港的重要性和獨特性,不斷強調香港不可取代的作用。但香港「一國兩制」的「特」,主要在政治體制、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經濟的「特」已被內地的開放程度冲淡了。那麼,香港未來的「特」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香港也有保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新政府上場後,這也是首要任務。對此我不反對。不過,在鞏固安全的同時,必須考慮維持和創造香港的吸引力。所以,要重視外資的擔心,不要把針對外國政府的措施無限擴大到「外部因素」之上。必須實事求是、真憑實據地行事,不要製造無謂的嚇怕人的恐懼,更不要借外打內,傷了內部民氣。這些界線從來就是一個浮泡,說說容易,但定位卻難。

總之,如陶淵明所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認真檢視歷屆特區政府的問題,努力做到「公道達而私門塞,公義明而私事息」。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