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新特首.新篇章?」系列|許慧麗:抗疫突顯的醫療弊端亟待改善 (09:00)

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兩年多,香港從防疫抗疫的優等生,不慎在第五波失足成為反面教材。一度日增數萬確診,死亡率震驚國際,使本來就頭重腳輕、根基不穩的醫療系統瀕臨崩潰,其中暴露無遺的主要問題有兩方面:

(1)公營醫療系統除了硬件,如加護病房和社區隔離設施嚴重不足外,醫生短缺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導致第五波疫情襲港時公院一片混亂,不少重症病人特別是長者得不到及時救治;

(2)第五波疫情重創九成老人院,令到因確診新冠而死亡的病例中,60歲或以上長者佔超過九成。這個事實令人悲痛,難以接受。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呢?本人有以下建議。

解決本港醫療問題的4點建議

一、優先引入中國內地醫生。增加公院醫生人手的問題,去年在立法會通過的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條例修訂,為引進醫生建立了一條無障礙通道,希望政府盡快在有關地區招聘,以紓緩公院壓力。本人認為,兩年多來人類與新冠病毒的戰役,也是對各國醫療隊伍史無前例的考試,無疑中國交出了優異的試卷。為此,有關部門應優先引入中國內地醫生到香港公院工作,強化公營醫療系統的力量。

二、進一步規範老人院。老人院分公營和私營,由於成本高昂、護理員人手不足且流動性大,私營老人院的改善空間較大。本人建議除了硬件之外,應為護理員設晉升機制,基本分初級和高級護理員,薪酬隨級別調整,希望藉此提升行業形象和地位,建立護理員敬業樂業的觀念;也建議安排社區基層醫療機構的護士定期巡院,以保障護理質素,同時也利於老人院與所在社區的基層醫療機構建立緊密關係,及時處理院友的醫療問題。院友們都是對社會、對家庭作過貢獻的長輩,我們要敬重、善待他們,讓他們在關愛中走完人生的最後路程。

三、建立一個廣泛而深入的基層醫療系統。2009年組成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至今已有13年歷史,卻仍未充分發揮領軍作用。在港九新界各區籌建的地區康健中心,遠遠不能滿足民眾需求;只有盡量做到「梗有一間喺左近」,才能糾正醫療護理服務的供求錯配。

基層醫療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無風無浪的平時,可重點解決因人口老化而引致慢性病患病率不斷升高的難題,提供預防護理,做好治療與管理;當流行病「攻城」、造成大量市民染疫時,基層醫療機構就可以處理絕大部分輕症病例,掌控分流的重要環節,避免公院急症室擠兌、重症病人得不到妥善治理的混亂局面。地區康健中心的當值醫生,除了在公營系統中調配外,可同時招募全職和兼職的私人執業醫生,包括專科和全科醫生;當然也可以向私人執業醫生「買服務」。

建立廣泛深入的基層醫療網絡,刻不容緩,即使達不到建造火神山醫院的速度,也應有愚公移山的熱度。坐言起行、雷厲風行才有勝算,才能帶領香港700多萬人向着健康目標進發。

四、中西醫結合是大方向。現代醫學起源於希臘,最近二三百年才迅速發展。它的科學性和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是不爭的事實。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數千年不衰,以顯著療效、獨特診療方法、系統的理論體系,屹立於世界醫學之林。它強大的生命力,與現代醫學共同構成我國既具特色、又有優勢的醫療衛生事業。

從教育做起 消除中西醫障礙

本人認為,中西醫結合是今後的大方向,香港醫學界應與內地深入交流、吸收經驗,認識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獨到之處;並建議不僅要求在中醫學院設立西醫基礎科目,也應在港大、中大醫學院現代醫學課程中設立中醫基礎科目。只有從教育做起,才能改變中西醫像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的現狀,真正消除中西醫之間的障礙,培養出既尊重現代醫學科學性、又深諳中醫辨症施治的整體觀和嚴謹哲理的新一代醫學專才,實踐出中西醫真正的、深層次結合的目標,使香港醫療事業突飛猛進、大放異彩!

自本世紀初設立中醫執業試以來,已有約1萬名合法中醫師在港九各區為市民服務。但是,執業中醫師是否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能力呢?答案是否定的。除了望、聞、問、切,中醫師不能用其他輔助儀器如血壓計、聽筒等幫助診斷,更不用說驗血和影像診斷了。這明明是將中醫師綁手綁腳,不准越雷池一步。有關條例很不合理,應盡早廢除。

其實,香港市民喜愛中醫藥是眾所周知的,甚至有相當數目市民只看中醫不看西醫。所以,地區康健中心也應納入中醫診症和保健。

香港醫學界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改革之路雖艱難,但目標是可實現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是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常務理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新特首.新篇章?」系列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