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香港的民主與香港的未來(下)(文:鄭永年) (09:00)

近代以來的西方民主,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西方早期建立了絕對專制主義制度,毫無民主可言。應當指出的是,今天西方國家所謂的「國家建設」就是在絕對專制主義階段完成的。無論哪個西方國家,制度建設都是自上而下的。西方在絕對專制主義階段完成了大部分基本國家制度建設,即使是今天人們所說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在這個階段開始確立,例如德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時期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保障制度。

西方國家制度建設自上而下

就民主化來說,西方本身就經歷了幾個主要階段:

第一,隨着資本主義崛起,西方先經歷了一個馬克思稱之為資產階級民主或商人民主的階段。

第二,工業化時代造就了西方的精英民主階段,這個階段大多數政治精英來自同一個階層,甚至是同一間學校。他們之間形成了「多黨」,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而反對派就是所謂的「忠誠的反對派」。這個時期,所謂民主實際上是「精英共和」。

第三,中產階級時代的大眾民主。「一人一票」的大眾民主始於上世紀下半期的民權運動。此前很多西方國家的婦女沒有選舉權,更不用說少數族群了。但大眾民主的穩定性,源自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二戰以後,西方國家普遍實行凱恩斯主義,政府干預經濟,福利社會大大發展;至1970年代,中產的規模普遍達到60%至70%。

第四,近年來多數西方國家已進入基於互聯網之上的民粹主義民主。1980年代以來,西方經歷一個超長期的超級全球化過程,全球化為西方帶來巨量財富,但財富差異愈來愈大、社會愈來愈分化,中產萎縮,從此前的「中產社會」演變成「富豪社會」。同時,世界亦迎來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非常有效地促成了「一人一票」的民主迅速向民粹民主轉型。這也是今天西方普遍面臨的問題;即使在西方,也沒有人知道如何回應民主所面臨的現實挑戰。

很多發展中國家民主失敗

二戰以來,儘管沒有任何物質和文化條件,但很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不管被迫還是自願,都實行西式民主,結果造成民主失敗的局面。這些國家和地區,從文字上說,都具備西方民主所要求的一切:多黨制、憲政、定期選舉、媒體自由等;但是經濟和社會落後、老百姓的溫飽都是問題,貧困一直困擾這些國家。

只有少數幾個實行「去殖民地化」的國家和地區,才擺脫了西式民主所造成的困境。亞洲的新加坡是典型——獨立之後,新加坡在李光耀先生的有效領導下,實行「去殖民地化」,確立了符合自己國情的民主,長期一黨獨大,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亞洲擁有人均國民所得最高的地區之一。《第三波民主》的作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曾預言,新加坡的奇蹟會隨着李光耀去世而消失,而台灣的民主會變成永恒。不過,亨廷頓的預言沒有實現,新加坡在進入後李光耀時代之後仍然在發展,而台灣一直陷入內鬥。在1990年代初,新加坡和台灣的人均國民所得相若,但今天新加坡人均國民所得已接近6萬美元,而台灣停留在約3萬美元。

選制改革 開啟可持續民主的可能

理解了這個背景,就可以理解香港選舉的意義了。儘管香港民主的發展需要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但選舉制度的改革,防止了香港走向西式民主的可能性,開啟了香港發展出符合中國文明、文化和國情的可持續民主的可能性。西方國家本身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間才實現民主,並且現在也經歷着民粹主義危機,但要在香港推行西式民主,其用意是很清楚的。

美國總是質疑俄羅斯干預美國選舉,認為俄國威脅美國的政治安全,但自己則不擇手段地公開赤裸裸干預香港政治,這又是為了什麼?今天,西方質疑和反對香港的變化也是預期之中。不過西方的這種態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香港要以自己的成功來回擊。

香港民主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先選拔、後選舉。此前,在各種力量推動下,香港迅速走向西式民主,並且以民主名義掩蓋了太多問題,例如西方勢力干預甚至操控香港政治、激進派以民主名義反對祖國大陸,一些人甚至以民主名義公然破壞香港的立身之本「法律與秩序」。修改後的選舉法去除了這些因素,選拔出愛國愛港人士,不管最後誰獲得選舉勝利,都保證香港的政權掌握在愛國愛港人士手中。

先選拔、後選舉

先選拔、後選舉,符合中國文明和文化的特徵。中國有數千年賢能政治(meritocracy)傳統,在近代,這種傳統對西方民主也作出了很大貢獻。把這種傳統和西方選舉結合得最好的便是新加坡,李光耀先生甚至將新加坡模式稱為賢能政治,而非西方所說的民主政治。實際上,日本民主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儒家賢能政治和西方民主要素的有機結合——當然,因為自民黨長期一黨獨大執政,日本在很長時間裏並不被西方視為民主,並遭西方批評。

香港的選舉開始把賢能政治和民主政治結合起來,這便是香港民主成功的文明和文化保障。

(編者按:上篇2022年1月3日刊出(bit.ly/32RWdyT))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