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香港缺地 更缺一個負責任的領導(文:羅健熙) (09:00)

上星期,特首林鄭月娥公布,容許輪候公屋超過一年人士購買今期綠置居剩餘貨尾單位。據報,該批綠置居貨尾單位,僅有500多個,對減低輪候公屋時間根本無甚幫助,况且這批貨尾多屬「難以賣出」、不足200呎的納米樓。再者,排隊人士要買綠置居,相信供樓也十分吃力。林鄭的「新政策」根本是「出口術」,未能真正幫助有需要的家庭。話說回來,這種小恩小惠的新政策不知從何時開始,需要由特首隆重宣布,難道這些做法就是官場流傳「邀功就林鄭宣布,孭鑊就下屬出場」?

「破格」收地 「等到頸都長」

民間10多年前一直倡議政府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新界土地及棕地群以興建公營房屋,包括居屋和公屋,盡快縮減輪候公屋時間。最終政府去年中聲稱會「破格」使用相關條例收地,收回3幅分別位於粉嶺及元朗的土地。

然而,我希望讀者了解到,等待這個破格舉動,可謂「等到頸都長」。

早在2019年10月,政府表示會「檢視」約10組規劃上可作綜合發展區或住宅發展,地積比率較高(一般而言,市區為7.5倍或以上,新界為5倍或以上)、現有構築物較低矮,但有關業主未有確切發展計劃的土地。結果,政府竟然花了約19個月「檢視」,到2021年5月發展局才公布動用「尚方寶劍」,收回該3幅私人土地,連同鄰近政府土地,卻僅能興建總共約1600個單位,最快要2027年才竣工。

「檢視」一幅地是否適合建屋,不外乎分析土地結構、交通配套、對環境影響等,坐擁龐大資源的政府要花上約19個月評估,相信公眾很難接受。再說,民間提出的意見是要求政府大規模收回新界棕地,而非只收回細面積的土地,只能興建「插針樓」,對解決現時的公屋需求根本是杯水車薪。2018年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表報告,推算全港棕地面積約1300公頃,指政府可以好好利用。

放棄有共識選項 強推爭議項目

提起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不得不提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這個幾乎是民間共識的選項,然而政府最終只收回部分用地。2019年政府宣布收回粉嶺高球場的32公頃用地,但要等到2023年9月才歸還政府。高球場佔地總面積172公頃,若全數收回,保守估計可興建10萬個單位。現時香港有其他高球場,再加上政府不斷鼓勵融入大灣區,喜歡打球者亦可選擇大灣區內的球場,政府應順應民意收回整個球場。

林鄭放棄一個有公眾共識的選項,反而強推一個爭議極大、估算需花萬億元的「明日大嶼」,完全令人費解;及後更推出「北部都會區」,而這次更突顯長官意志,當中涉及的開支都不提出予公眾討論。

土地不足 林鄭難辭其咎

林鄭月娥自2007年已經出任發展局長負責覓地,過去14年由發展局長到特首,她都參與處理政府的土地工作。今屆政府上任時公屋輪候時間是4.7年,非常遺憾房委會早前公布,截至去年9月底最新公屋輪候時間為5.9年,刷新22年來的新高;至於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亦增至最新的3.8年,真是替老人家難過。政府之前承諾的2萬個過渡房屋單位,按官方說法,截至去年底只有約2000個落成,低下階層「告別劏房」恍如天方夜譚;另一邊廂,一手樓空置稅又不知為何無疾而終。

公營房屋供應不足,除了所謂缺地,就是整個政府處事毫無魄力、政策朝令夕改所致,林鄭根本難辭其咎,但當然她只會繼續貫徹其作風,將自己的無能及責任諉過他人。早前,林鄭就指房委會建屋慢或要「罰款」,後來見房委會委員群起反駁「食死貓」,她又改口說只是「得意的想法」。

早前國泰機組人員違反防疫規定,沒有在家進行醫學監察,結果可能引發第五波疫情。林鄭前天表示,她在去年12月31日召見了國泰的主席和行政總裁,嚴厲訓斥他們,並指「作為高層未必知道每一個員工的行為,但這並不可成為免責的理由」。可惜,作為特區之首,並且過去多年一直主理土地政策,對土地房屋供應嚴重不足,沒有見她「訓斥」自己,更沒有向全港市民道歉。林鄭2017年競選特首時強調「如果香港人的主流意見認為我無辦法擔任行政長官,我係會辭職」,不過觀乎其任內「走數」多次,相信市民對於她不兌現競選承諾已經見怪不怪。

作者是民主黨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