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疫情假資訊滋長 二手傳播須正視(文:魏然) (09:00)

隨着新冠病毒疫情持續爆發,有關疫情的謠言、虛假資訊和不實報道也不斷滋長蔓延。不少網民在沒有分辨資訊真實性的前提下,就將其分享給身邊親友,形成虛假資訊二手傳播。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新冠疫情虛假資訊研究團隊在2021年8月對1017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調查發現,68%受訪者曾將虛假資訊傳播給他人。二手傳播成為虛假資訊在社會廣泛傳播的一部分,需要正視。

近七成受訪者曾傳播虛假資訊

虛假疫情資訊指經過傳媒或專家查核認定的不正確或誤導信息,這些信息通常看上去似是而非,但缺乏科學支持,卻在網上被當作事實呈現,如「喝酒可殺死新冠病毒」。當市民在網絡或社交媒體接觸這類資訊時,他們有時可能並不知曉其內容是不正確,就不假思索地將其轉發或分享給他人。

虛假疫情資訊二手傳播行為包括兩個層面:傳播頻率(即受訪市民有多經常將虛假資訊傳播予身邊人)和傳播範圍(即受訪者向身邊多少人傳播了虛假資訊)。

調查結果顯示,約三成受訪者(31.4%)表示他們「有時」或者「很少」(26%)將虛假資訊轉發或分享給他人;稱自己「經常」傳播虛假資訊的受訪者佔一成左右(10.6%)。也就是說,近七成受訪市民有二手傳播的經驗。其餘的三成受訪者「從未」(32%)將虛假資訊傳播給他人(見表)。

就傳播範圍而言,在曾向他人傳播虛假資訊的人(73.9%)中,近半數受訪者(49.7%)曾與1至6人分享過有關疫情的虛假資訊,17.3%受訪者表示他們曾將這類資訊轉發給7至12人,僅6.9%受訪者曾將虛假資訊傳播予13人或以上。這些結果表明,虛假資訊二手傳播似乎已成為疫情期間的常見行為,傳播範圍從一到十幾人不等。

年輕人較頻繁傳播假資訊

進一步分析數據發現,虛假資訊二手傳播的頻率和範圍,因受訪者個人特徵和社交媒體參與度的不同而有差異。

就年齡來說,與較年長的受訪者相比,年輕人不僅更頻繁分享虛假資訊,還會將其轉發給更多人。此外,接觸線上虛假資訊愈多的受訪者,將其分享予身邊人的頻率愈高,其分享範圍也愈廣。虛假資訊接觸頻率與二手傳播頻率及範圍,在統計學上呈顯著的正相關。相比於在線社交圈子較小的受訪者,有較大社交圈子的受訪者分享虛假資訊的頻率更高、分享的人數更多。

受訪者為什麼會分享轉發疫情虛假資訊?調查發現,「認為他人對新冠疫情資訊有興趣」的程度可能是虛假資訊二手傳播的動因之一,即認為身邊人對新冠疫情資訊的興趣愈高,轉發的行為就愈經常,而且將此類信息所傳播給的人數愈多。以上關係在統計上呈顯著的正相關。

錯誤認知與「確認偏差」傾向

除此以外,錯誤認知亦是影響虛假資訊二手傳播頻率和範圍的重要因素。錯誤認知是指人們會相信已經過傳媒或專家查核認定的有關新冠病毒疫情的虛假資訊屬真實,比如相信「新冠病毒可通過5G信號塔傳播」或「喝消毒水可殺死新冠病毒」。調查發現,相比於錯誤認知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那些錯誤認知程度較高的市民不僅會愈趨頻繁地分享虛假資訊,還會將其傳播給更多人。

那麼,究竟為何即使知道所相信的事情與事實有出入,人們依然會選擇相信並分享予他人呢?研究團隊焦點小組訪談蒐集的質化數據為這一現象提供了說明(註),比如一名女大學生說:「我覺得這是立場問題。如果一條信息說A地製造了新冠病毒,而我本身對A地的印象不好,即使我覺得這條信息未必是真的,但也許也未必是假的。」

另一名女同學也同樣認為,個人立場在其選擇是否相信疫情虛假資訊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她補充道:「比如我父親只相信他想要信的事情,因為他覺得一些醫生和專家在疫情問題上都有自己的立場,所以他不相信他們所說的話。」

這種只相信與自己立場一致的論點、把與自己立場相悖的證據或觀點拒之門外的現象,學者稱為「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在心理學,確認偏差是指用既有立場或觀念的方式,去選擇性地搜尋、閱讀、解讀和記憶與自己立場一致的資訊之傾向。當人們選擇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而忽略與其觀點對立的資訊,或者將模棱兩可的證據解讀為支持自己立場時,就會表現出這種認知偏見。簡言之,確認偏差就是人們常說的「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正確知識與虛假資訊二手傳播

作為一種典型的認知偏差,信者恆信可能會導致民眾的態度極化(polarization),即那些就某項社會議題持強烈預設態度的人,只接受與自己意見一致的資訊後會變得更極端、在立場上變得更強烈,非白即黑。比如,態度極化會讓提高疫苗接種率更加困難,尚未接種的市民可能選擇性地接觸疫苗副作用的虛假資訊,對疫苗會產生更強烈的牴觸心理,這也是虛假資訊傳播所帶來的負面後果之一。

最後,調查結果發現,市民的疫情知識水平與虛假資訊二手傳播頻率在統計上呈顯著的負相關,即掌握愈多有關新冠疫情之知識的受訪者,愈不會將疫情虛假資訊分享給他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人們常說的「謠言止於智者」。

因此,政府部門和傳媒機構應該注重發布及時正確的資訊,並進行疫情的普及教育,提高市民對疫情的整體知識水平,這是降低虛假資訊二手傳播的有效途徑。在新冠病毒新變種出現、社會大眾防疫疲憊的情况下,通過常識普及和提高公共衛生素養,讓知識變為抵抗虛假資訊二手傳播的力量。

註:兩個焦點小組訪談在2021年11月24至25日開展,通過結合便利抽樣和滾雪球抽樣法,我們從香港一所公立大學招募了11名年齡和專業背景各不相同的學生;第一組包括5名男性參與者,第二組包括3名男性和3名女性參與者。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