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習近平為何高度肯定新選舉制度?(文:盧文端) (09:00)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會見林鄭月娥行政長官時,不僅高度評價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兩場選舉,更充分肯定新選舉制度是「一套好制度」,其意義非同尋常。中聯辦隨即公開舉辦「香港的民主道路」座談會,學習領會習主席的講話精神,中聯辦副主任陳冬〈譜寫香港特色民主新篇章〉的主旨發言也引起外界討論。筆者根據個人理解,結合《「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白皮書」),對習主席講話及其背景作4點分析解讀:一、新選舉制度通過實踐找到了可行方式,將作為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制度支撐長期發揮作用;二、新選制是系統性的制度和觀念大變革,落實新選制必須全面打破港英撤退前設置的「以直接選舉為架構核心、以『民主拒共』為暗藏目的」之選舉陷阱;三、低投票率主因是香港內外反中亂港勢力干擾破壞,必須堅決反擊;四、參與投票的愛國愛港選民是新選制的支柱力量,參選的非建制派對新選制實踐作出不可或缺的貢獻。

新選制與一國兩制同行 長期發揮作用

討論習主席關於選舉制度的講話,不能離開他「愛國者治港」的整體思想和相關論述。今年1月27日,習主席聽取林鄭特首述職報告時指出,香港由亂及治的重大轉折,再次昭示一個深刻道理,那就是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必須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這是事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事關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原則。習主席將「愛國者治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這是總結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得出的重大結論,可以說是抓住了治港的牛鼻子。於是,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問題隨之提上議事日程。

2月2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發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講話,對習主席的愛國者治港論述作出權威解讀,強調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要完善相關制度,並列舉了完善選舉制度的5項原則,宣示中央將主導完善香港選制的重大信息。相關工作隨之密鑼緊鼓展開。

習主席近日會見林鄭特首的講話,是總結香港選舉制度的修改及實踐所作出的重要結論:一是高度評價新選制下的選舉委員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都取得成功,廣大香港同胞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得到體現,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落實,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廣泛、均衡參與的政治格局得到確立;二是充分肯定新選制是一套好制度,符合一國兩制原則,符合香港實際,為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制度支撐。

習主席這兩個結論,既就某些針對新選制及兩場選舉的質疑抹黑起到定紛止爭、一錘定音的效果,更向外界宣示,新選制將與一國兩制同行,長期發揮作用。

全面打破港英設置的選舉陷阱

有人問:為什麼之前選舉制度出現這麼大的漏洞,不僅不能有效落實愛國者治港,還給國家安全和香港穩定繁榮帶來嚴重威脅?白皮書點出了其中緣由:是英國殖民統治者「為香港回歸祖國後民主的發展埋下了禍根」。

香港回歸後的選舉制度雖由《基本法》規定,但很大程度上沿用英國人撤退前設計的「以直接選舉為架構核心、以『民主拒共』為暗藏目的」之選制和理念,實際跌入了英國埋下的選舉陷阱。陳冬所講「反對政府、對抗國家、攻擊中央倒成了『民主派』」的現象,就是這陷阱的一部分,以顛覆政權為目標的所謂「初選」事件,也正是港英選舉陷阱必然帶來的惡果。

顯然,香港的選舉制度必須有重大變革,而非小修小改,用習主席的話來講就是「作出系統性修改完善」,這裏既有以重新構建選舉委員會為核心的制度改革,也包括基本觀念的革新:除了愛國者治港、維護國家安全、符合香港實際等原則之外,還有一點特別值得重視——判斷香港民主優劣成敗的根本標準,不是直選成分的增減,而是能否實現良政善治、增進港人福祉。這就是習主席所說,「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需要強調,全面落實新選制,不止是實施相關的制度規定,與之相適應的觀念更新亦非常重要。香港社會全面確立新選制所蘊含的基本理念,打破所謂選舉即直選及「民主拒共」的概念陷阱,香港市民對新選制的參與自然會得到相應提升。

據了解,中央已經認定,今次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偏低的主因是外部勢力的干擾破壞。新選制將反中亂港分子拒之特區政權架構門外,外國勢力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任意操控其代理人利用香港遏制中國,於是極力煽動「杯葛」選舉,並糾集盟友抹黑詆譭新選舉制度和今次立法會選舉。對此,中央不僅要作出強力反擊,而且更加堅定全面落實新選制的決心。這也是習主席講話所帶出的重大信息。

非建制派參選 具不可或缺貢獻

今次立法會選舉得以成功舉行,投票的選民和參選人士都功不可沒,他們是新選制的社會支撐。習主席對立法會選舉成功的肯定,也包括對他們的肯定。陳冬在中聯辦舉辦的座談會上,對於用投票行動表達希望香港「和平和穩定,有好的生活」願望的135萬市民,表達了敬意。本人對此非常認同。在這裏,筆者還要特別感謝那些非建制派的參選人。

說實話,對於非建制派在地區直選中全軍盡墨,本人真有點失望,因為這並非新選制的本意,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亦認為這並非「原設計」。當然,筆者絕不是對非建制派候選人失望,而是對反對派支持者失望,是這些選民不給他們機會。應該說,非建制派在地區直選失利是「非戰之罪」,他們參選對新選制實踐的積極意義理應給予充分肯定:一是他們的參選態度表明了對愛國者治港選舉制度的認同和支持;二是他們能夠入閘參選,顯示了新選制具有政治包容性,使候選者「五光十色」的景色更豐富多彩;三是他們所吸納的90,630張地區直選選票,佔選民人數2.03%,對於來之不易的三成投票率作出了貢獻;四是有非建制派人士當選議員,為新立法會增加了多元化的不同聲音;五是他們的參選過程為非建制派以後的參政積累了經驗。

白皮書指出:新選舉制度最大程度拉長了包容多樣的半徑,畫出了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圓。這是習近平統一戰線思想的體現,也是一國兩制之下選舉制度的應有之義。新選制為非建制派預留了發展空間,新當選的非建制派議員受到較一些普通議員更多的關注,反映了社會對非建制派的重視和期待。筆者相信,工夫不負有心人,只要非建制派人士繼續努力,就一定能夠開拓出既符合香港整體利益,也有利於自身發展的一片天地。

作者是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