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日暮鄉關何處是 國殤之柱何去何從(文:黃靖軒) (09:00)

12月22日晚,香港大學移除《國殤之柱》,一手摧毁這座屹立校園20多年、紀念歷史真相的藝術品。本人認為師生以至大眾有權了解背後緣由,故希望在此為大家梳理事件來龍去脈。

校方說辭沒證據 難令大眾信服

校務委員會為香港大學最高權力架構,其會議日期會於該學年開始便向成員公布,議程正常則會在一星期前派發。

然而,是次決定國殤之柱去留的會議為緊急會議,本人更是在開會前一日方收到議程,當中僅寥寥數字,並無提及國殤之柱或任何具體討論內容。本人甫踏入會議室,方知悉會議將裁決國殤之柱去留,可見該決定之倉卒。基於保密原則,本人未能透露會議的討論內容,但仍希望藉此向大眾表達校委會是次決定的不合理之處。

首先,根據校方12月23日公布的「港大校委會就決定移走校園內雕像聲明」,港大校方以「雕像狀况欠佳帶來安全問題」及「會為大學帶來觸犯本港刑事罪行條例的法律風險」作為移除雕像的兩大緣由。當然,本人並非認為校方公布任何決定都需附上所有相關資料,但誠然,於處理國殤之柱此燙手山芋,校方若欲以人身安全及刑事法這類普通原因作動機,理應給予師生大眾一個交代,公布雕像如何「狀况欠佳」、可能觸犯哪一條刑事法。校方現在這一套說辭沒有任何文件、證據佐證,單憑短短數句實在難以令大眾信服。

搬柱行動過於倉卒 罔顧港大聲譽

再者,校方搬遷國殤之柱的行動過於倉卒。香港大學的聲譽和師生關係,於學生會評議會風波過後已遭嚴重打擊,大學需時修補喪失學生會所造成的制度缺口,更要重建同學對學校的信任。惟不及半年,大學卻執意引起新一輪風波,置香港大學於聚光燈下,於我而言,是罔顧港大聲譽及眾多同學感受。大學於火勢未熄的今日再次煽風點火,其背後是否有他人推波助瀾,還望各位讀者自行判斷。

正如校務委員會前本科生代表李梓成所言,國殤之柱「展示大學的雅量,示諸世人這座香港第一學府除了精研學術、追逐排名外的精神面貌——對社會的人文關懷、對歷史的正視、對院校自主的堅持」。24年前,香港大學尊重民意,默許甚至幫助學生將雕像立於校內,展示了作為香港第一學府的氣度;24年後,大學親手將其一分為二,連夜搬離校園,葬送大學多年來努力建立的名聲,讓學術界覺得所謂學府實質毫無原則可言。

現在,國殤之柱被存放於香港大學嘉道理中心。雕像有否受損、存放空間是否有設備保養、將來會否又被搬運到其他地方等資訊,完全無人知曉。

國殤之柱為他人財產,先姑勿論法律,未事先知會並獲得創作者同意便搬運、破壞雕像,實在不合情理。若雕像受損,港大難辭其咎。

要重新彰顯第一學府的雅量

日前教育局就有學校播放南京大屠殺片段一事指「歷史就是歷史,不能迴避」。那麼香港大學作為本港教育界的橋頭堡,是否更應遵從教育局的意見,正視歷史?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認為香港大學現在最需要的,是重新彰顯作為第一學府的雅量,明明德,向師生大眾及創作者交代國殤之柱現况,給予雕像良好的存放空間和保養,並主動為創作者提供協助;同時,公布有關國殤之柱「狀况欠佳」、「可能違法」的證明,向大家展示大學的行事根據。

作者是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