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這次選舉三成全是建制票?(文:林朝暉) (09:00)

「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屆立法會選舉終於圓滿結束。不論投票率、地區直選或功能組別的當選者,大多都在意料之內;唯獨是選委會界別的結果,較讓傳媒朋友及學者們摸不着頭腦,難以分析其中投票邏輯(其後的文章再討論選委會界別選舉數據觀察)。

對於地區直選方面,有兩個說法在普遍評論中都常被提及:一、建制派完整地動員了2019年區議會的選票,來確保了三成的投票率;二、非建制派選民,由於沒有合適的候選人,或候選人的個人因素等,而不願意投票。

欠缺選舉氣氛 動員或僅八成

對於上述說法,筆者與團隊在選舉前及選舉日綜合不同競選團隊訪問、不同研究機構的選前民調,以及選舉後的票站數據,有以下幾項基本認識:

第一,有別於2019年,本屆選舉欠缺尖銳的選舉議題,不僅使非建制派難以動員,實際上建制派亦遇到同樣困難。這和坊間認為「本屆選舉中完整動員了2019年區選的票源」的說法有所出入。根據筆者團隊的跟蹤調研,在選舉開始初期,非建制派不論在論述、網絡討論關鍵字,或對建制派構成的影響而言,實際上對動員選民投票的作用甚微;相反,選舉後期,建制派之間的相互攻伐、強調彼此政見的差異,更能推高市民投票意欲。在選前的公開民調及各研究中心的內部調研都不約而同地發現,即使堅實的建制派支持者也認為結果可預估性高,投票意欲較低。因此,合理估計建制實際的「組織票」動員力只有八成。 

第二,選舉文化正微妙地出現變化。雖然有部分選民堅持不投票,但也有選民選擇「重新來過」。選民人數在2016年至2021年的升幅約為18.4%,筆者假設建制派的組織票能夠悉數按比例增加;本屆建制派總得票增幅為41.5%。在往後各年齡層的投票數據公布後,值得再深入探討是哪些年齡層的選民將這寶貴機會給予建制派。若考慮到前述第一點的狀况,可以合理預期,有小部分2016年投予其他陣營的選票流入建制陣營。

建制中產政黨 日後自食其力

第三,建制派明顯已經分道揚鑣,不能再視作一面旗幟;中產建制政黨只能自食其力。筆者為了更好比對建制派本屆得票中,「組織票」與「自來票」比例,嘗試按2021年立法會選區劃界,重新計算2016年立法會中各政黨的得票(見表2)。

參考港島東,本屆選舉中民建聯及工聯會兩位候選人的總得票為89,866(扣除監獄、邊境票站等得票,下同)。普遍選舉研究都認為,民建聯及工聯會兩個老牌政黨,擁有較強地區組織動員力;而新民黨自成立至今,一直都對中產人士票源具有一定吸票作用。以2016年港島東的票站統計,若然民建聯及工聯會的53,928票是組織票基本盤,可以視新民黨當年37,409票其中三成或兩成(或其他比例)是組織票。而在2021年立法會選舉港島東票數中,民建聯及工聯會的名單一共獲得89,866票;顯然與過往比例代表制下,為確保建制派獲得較多議席,而酌量配票予新民黨的情况,有所不同。在本屆港島東直選中,相信新民黨獲得的23,032票,不少來自於2016年間新民黨的「自來票」及過去的中間票源(參考:2016年王維基得21,046票;黃梓謙得6325票)。

同樣情况在新界東南也類似。按2021年選區劃界下重新劃分2016年的票站結果:民建聯及工聯會3張名單得53,727票,加上新民黨容海恩名單的14,632票,總數為68,359;這與本屆民建聯李世榮的81,509票相距萬多票。至於新界東南第二席、專業動力林素蔚得37,765票,若扣減2016年方國珊名單的21,590票,增加了16,175票(林素蔚說不能形容自己是建制派,但外界普遍分析,如新聞標題的「狄志遠1:89」,也把林素蔚和她所屬政團歸類為建制派)。

「建制:非建制」將不再是分析框架

基於上面三點基本認識,筆者對下屆選戰有三點預判:

第一,建制及非建制將不會是未來陣營分佈的分析框架。從不同階層的選區得票發現,民建聯及工聯會很大機會坐實「左翼」工人政黨的政治光譜一端。顯然,代表中產及經濟右翼一端,將會成為未來有意參政者、轉營的泛民主派政黨,甚或是新民黨有機會發展的一翼。

第二,在來屆選舉中,曾經擁有龐大組織及動員力的傳統泛民主派政黨,倘若能夠轉型參選,將會有能力分地區直選半壁江山。屆時,建制派的組織票也不見得會在雙議席單票制下與其他政黨分享,原有建制派中的中產政黨必須自力更生,甚至在未來議會內外與傳統建制政黨分庭抗禮。因此,有必要早日構建經濟論述,否則日後將會失去地區直選的能力及機會。

第三,選民心態正在出現改變,得來不易,更需耕耘。選舉當日有傳媒機構及其他研究中心的票站民調也發現,有2016年時投票予泛民主派及中間派的選民,在本屆決定給建制派一個機會。這一批市民雖有良好意願,在當下政局中實屬難得,但耐心始終有限。未來此部分比例會否擴大,將取決於建制派議員未來在議會的論政水平,以及在特區政府管治中能否善用相對緩和的行政立法關係,推動社會民生的實質發展。

未來一屆議會任重道遠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香港市民也曾經在2017年特首選舉後,在兩場單議席單票制立法會補選對決中,給予建制派寶貴機會。可惜當時不少學者及建制陣營認為是打破「四六比例」的政治契機,忽略了選民翹首以盼議會可以推進管治、解決實際問題。同樣情况,本屆結果鼓舞了某些政黨及團隊,部分市民願意「轉投」也是良好徵兆。但需時刻緊記,實現良政善治才是民主制度的本質目標。如何修補經歷社會事件後的傷口,如何修補與不同社會階層、年齡之間的關係,如何有效讓不願投票者的聲音帶入議會,對於來屆議會及議員而言,任重道遠。

(作者按:感謝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方麗娟女士在數據整理上的支持) 

(前瞻與探討香港選舉系列.三)

作者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理事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