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立法會選舉猶如頒獎禮(文:陳帆川) (09:00)

香港政改後首場立法會選舉,跟大台的台慶頒獎禮在多方面不謀而合,儼如一場自編自導自演的大騷。很多香港人即使興致索然,也只好任由主辦單位代表自己算了。

任由主辦單位代表自己

以前的立法會選舉,雖然投票率也是偏低,但事前有選舉論壇和社交媒體短片推波助瀾,大家總會對一兩位候選人有深刻印象,也大概知道自己選區有哪兩三個熱門候選人。今年的選舉氣氛可謂大相逕庭,筆者身邊有不少朋友是直至收到當局的短訊提示,才知道翌日就是投票日,也對自己區的候選人全無印象,不知道你是否也一樣?

大家都知道,今年投票未開始,已幾乎有結局。有趣的是,在投票日下午,竟然有不少候選人印好單張,向公眾大打告急牌,令人啼笑皆非。如果讓一個不熟悉香港情况的外地人看見,可能還真以為選情激烈。而在選舉塵埃落定後,傳媒、學者和親北京人士繼續為選舉的代表性護航,還信誓旦旦要汲取經驗,繼續完善政制。

將泡沫吹奏成貨真價實

這種「做戲做全套」的風格,跟大台的頒獎禮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人已經沒有追大台劇很久了,每晚黃金時段有什麼台慶劇都說不出來。然而大台還是將一年一度的頒獎禮當成香港人的年度重頭戲,聯同友好傳媒瘋狂地推銷,要全香港人一起欣賞它自己人挑選自己人再頒獎給自己人,並硬推一堆演技令人尷尬的所謂視帝視后,彷彿那些才藝放諸亞洲完全不入流的明星,就是香港人的代表。

香港很多頒獎禮,其實都是「分豬肉」,是一場明買明賣的利益輸送。哪家唱片公司跟哪家電視電台友好,就可大豐收,反之亦然。至於商界數之不盡的頒獎禮,也是一場「畀面遊戲」,很多獎項都明碼實價。不過,大家即使心知肚明,卻仍然把毫無公信力可言的獎項都非常當作一回事,將泡沫吹奏成貨真價實。

今次立法會選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昔日星光熠熠之時只能當跳樑小丑的陪跑員,終於以勝利者姿態榮登民意代表。這些勵志故事,重寫了香港的獅子山下精神——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香港始終是充滿機會的。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