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國務院「香港民主發展」白皮書 港人須留意3個重點(文:甘文鋒) (09:00)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12月20日發表了《「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剛好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第一次立法會選舉的次日。此次距國家發布關於香港的上一份白皮書已超過7年,香港的局勢已變化甚大。在2014年6月10日發布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當中,強調的是關於「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當中特別重申幾點,包括「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享有多少權力」、兩制僅能從屬一國、特首要愛國愛港,以及要警惕外部勢力利用香港干預中國內政的圖謀。

可惜當時香港政府及民間似乎對這份白皮書不夠重視,導致日後香港的情勢更加惡劣,最終要中央出手,才助香港由亂及治。而國務院發表的新一份白皮書,香港政府及社會各界應該加倍重視,以免重蹈覆轍。這次白皮書選擇在立法會選舉後發表,是要全面回顧及整理香港民主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要深入解釋闡明中央政府對香港民主發展的原則及立場。無論政府官員、從政者還是關心香港政制發展的人士,實在有必要細讀這本白皮書。這裏嘗試指出這本白皮書的3個重點,方便讀者理解它。

第一點:有關歷史

中央的重要文件一般會理清歷史脈絡,解讀他們對相關歷史的理解。但香港人一般較注重英國對歷史的理解,又或者甚至不重視歷史,可能會不完全同意中央的歷史解讀,但其實這些中央文件往往能提供對歷史的另一種理解,令我們對事件的認識更全面。

對中央而言,香港在英治時期,沒有任何民主可言。英國直接委任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大權,華人長期被排斥在管治架構之外,這些都不用多言。而針對英治末期,確定香港將會回歸後的急速政制改革,白皮書則提到是企圖將香港變成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是一種別有用心的政治操作。

這種說法其實亦有事實支持,在回歸後的選舉,每次都令到社會更加對立及撕裂。而部分民主大國,其實亦不能靠選舉去解決問題,又或者令到社會減低對立,反而每次選舉,在難以掌握所有資訊的「後真相」時代,更加令到選民之間愈來愈對立,社會撕裂更加嚴重。

政治制度其實應該與地方文化有所契合。中國人本來是強調「和而不同」,但選舉強調的是「同而不和」,即使我和對手的見解有九成相同,我也要強調一成不同,並利用這一成去醜化對手,以爭取選票。每次政改加入一些民主元素,然後下一次選舉又令社會更對立,我們如果只是強調一人一票的選舉,是否真可以達到良政善治?如果不能,那又是否應該盲目跟從這套方法呢?

第二點:中央的原則立場

其實中央對香港民主發展的原則立場一直很清晰,卻往往受不到重視。當我們常談一國兩制,卻沒有真的明白:香港的政治是地方的政治體制,而不是國家的政治體制。所以強行將其他國家的體制生硬地移植入香港,只會破壞中央地方的關係。有些香港評論員往往用諷刺的口脗說「中國特色」,但其實這就真的是香港未來政制發展的方向。在一國兩制下,民主制度沒有了中國特色才是奇怪。所以重點是這種有中國特色的體制該如何保障香港的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可以令香港再進一步。

很多人強調香港的成功是與國際社會,又或者應該說是與歐美經濟強國的制度能夠接合,因此加入中國特色會令香港失去優勢。但其實只要想深一層,香港的政治制度,在英治時期就從來沒有近似過歐美經濟強國的政治制度,其他國家的商人看重的是經濟及稅務制度,遠多於政治制度。而且現時影響香港經濟更大的,是疫情及國際關係,影響遠較香港的政治制度大。因此,要保持香港成功而要香港的政制改革跟隨歐美理解去做,是難以理解的。

第三點:香港的民主發展前景

關於香港的民主發展前景,可以確定不會走歐美的道路,當然要走自己的路也不容易。如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這70多年來說,雖然走過彎路犯過錯,但整體而言還是能夠做好既定目標。走自己的路雖不容易,但不走自己的路卻往往更易失敗。

從白皮書的內容來看,中央一方面強調香港要找到適合香港社會文化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強調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地方政府,其政制發展亦要跟從中央的指導,中央應已對香港的民主發展有基本構思。特別是這次白皮書的發表是在立法會選舉之後,相信下一波的改革提案應該很快會發表。

作者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