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選舉落幕 亂局開始(文:劉進圖) (09:00)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落幕,投票率僅三成,創回歸以來最低紀錄。地區直選10多名自稱非建制派的候選人全數敗北,民建聯等旗幟鮮明的建制派政黨大獲全勝,議會呈現「清一色」局面。這些都不令人意外,完全有迹可尋,難以預計的真正挑戰,其實才剛開始,就是未來數年的行政立法關係,如何在兩個權力中心並存下有效運作。

制度底因不變 投票率難望改善

三成投票率意味什麼?意味基本上出來投票的絕大部分是建制派選民。根據過去兩屆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的經驗,建制派選票總數大約120餘萬,與前天的總投票人數135萬相若,而選舉結果也反映,非建制派候選人得票甚少,倒過來證明有投票的主要是建制派選民。立法會出現「清一色」而非「五光十色」局面,可以說是制度注定結構使然,根源是非建制政黨參選受阻,導致佔選民總數高達四成的非建制選民(參考2019年區議會選舉投票人數及2019至2021年登記選民人數)無意欲投票,這個底因若不改變,不論當局如何花招百出,投票率都難望改善。

中聯辦對立法會影響力大幅上升

立法會出現「清一色」全由建制派把持局面,意味什麼?表面看,這意味立法會內沒有反對派,政府提出的法案和撥款議案,可以快速通過,施政效率可能提升,這就是特首和主要官員在選舉後反覆強調的,議會生態將從破壞走向建設,事實真的如此?

在1991年香港立法機關引入分區直選前,立法局議員大部分是政府委任的建制派,只有少數功能團體議員和選舉團間接選舉議員自覺要當反對派,為日後循直選入局作準備。港府的政務官飽經訓練,對於駕馭一個由委任議員主導的立法機關,並不覺得吃力,如今親建制議員全面主導立法會,假如就像當年的委任議員那樣,對於林鄭月娥這類政務官來說,應該駕輕就熟。

然而,今天立法會內的建制派議員的席位,並非來自特首或司局長。與當年港府高官掌握委任權截然不同,佔40席的選委會界別,當選者都有一個前提,就是獲得中聯辦祝福,否則哪怕你是前朝高官或商界名人,做過大量政府公職,都會名落孫山。同樣,在佔20席的分區直選中,勝選的民建聯、工聯會、新民黨等建制政黨,都不是靠特首或政府高官幫助上位得票的,反而與幕後協調的中聯辦關係更密切。至於佔30席的功能界別,在改制後個人票銳減,公司票主導,中聯辦比個別政策局更能左右這些公司票的取向。換言之,經過這次選舉,中聯辦對立法會的影響力大幅上升,政府高官如要箍票,非求助於中聯辦不可。

所謂行政主導 還有沒有必要?

過去議會內有泛民議員充當反對派,中聯辦為了不讓泛民得逞,保住建制派對議會的主導權,在大多數政策議題上都支持特區政府提案。如今泛民議員出局,建制派對議會的控制權變成絕對,當政務官上門求助箍票時,中聯辦人員很自然就會想,為什麼一定要支持?自己只要打個招呼,議會內就山呼和應,為什麼不是政務官跟從議會主流意志施政?所謂行政主導,到底還有沒有必要?就算維持行政主導這塊歷史招牌,到底是政務官主導,或是建制政黨藉控制行政會議來主導?建制派政黨再不濟,總算有100多萬選民加持,特首和司局長們憑什麼指揮他們,要求他們支持政府?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