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私煙肆虐堵塞難見效 「大禹治水」鑑古知今(文:劉國匡) (09:00)

自往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香港一直緊守抗疫紀律,嚴厲「封關」,成功控制疫情。可是與深港兩地陸路「封關」和中美「新冷戰」升溫相關,而應運而生的集團式水路走私活動,在近期亦日益猖獗。日前海關在香港仔附近水域,單單是從一艘走私快艇上已檢獲市值1000萬元的龍蝦與海參。走私問題蔓延至港島區,可見情况堪虞。

珠三角的水路走私活動,並不是什麼新事物,香港古來有之。由香港開埠前英國商人經香港以水路走私鴉片往廣州,到現代由香港走私名貴房車、家庭電器到內地等活動,以至近期因「貿易戰」引起,從澳洲等外國入口的肉類經香港走私往內地,其實也是類似的情况。

可是,正如筆者早前在另一家媒體投書指出,今次走私浪潮與以往不同的,是走私客不止像以前一般,單方面把國內入口管制較香港嚴苛的貨物違法由香港運往內地,而是同時也有由內地走私香港的監管制度比國內嚴格的煙草產品回香港,形成「兩角貿易」。情况有點像古代歐洲船隊經非洲和美洲進行的「三角貿易」:去程先將歐洲生產的高精密軍火和奢侈品賣往非洲,再由非洲帶黑奴賣往美洲,最後將美洲出口的咖啡豆、棉花等原材料帶回歐洲。一次船程,多重獲利。

疫情導致私煙失控的特殊情况

面對香港近期日益猖獗的私煙問題,特區政府固然維持一貫的「堵塞法」,實行嚴厲打擊政策,以控煙辦領導,再由海關和水警加大力度截查破獲;但作為香港為數不多的應課稅商品,即使執法機關已盡力打擊,走私市場仍禁之不絕。在太平時期,有些問題可能不會受到公眾關注;但如果見識過早前網上流傳的「大飛船隊」盛况後,就不得不反思現今的控煙思維是否出現問題了。

從香港本地市場供求而言,受疫情打擊,經濟不景,加上封關和貿易戰兩大因素,令水路走私相對有利可圖,自然有不法分子「順便」在回程時批量走私煙草產品回港。對煙民而言,因收入下降,自然也比平時有更大的誘因冒險購買私煙替代合法的完稅香煙。以上尚未計算因「封關」不能外遊的生活壓迫感,會否導致吸煙等不良嗜好的本地需求進一步上升。

說回「堵塞法」,自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以來,衛生教育水平一直屬世界一流,人人都知吸煙危害健康,煙民的人口佔比亦逐步減少。但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在2002、03年(經濟衰退)和2019年中(「反修例」初期),習慣每日吸煙的煙民人口佔比,均出現過程度不一的反彈。而2021年香港人面對的生活壓力,明顯比以上兩個反彈階段有過之而無不及。繼續控煙固然有其必要,但諸如加煙稅等等傳統措施的成效逐漸成疑。那麼,在面對百年一遇世紀大疫情的情况下,除了「堵塞法」外,還有沒有其他治理策略,是當局可以參考的呢?

處理今日私煙問題 「堵塞」之餘可否「疏導」?

中國古代「大禹治水」故事世代相傳的傳統智慧,其實早有觸及在面對如今日新冠疫情的特大規模「天災」情况下,政府應如何處理特殊情况下出現的民生問題。傳說約莫在4000年前,歐亞各古代文明都曾出現過「大洪水」的事件。而當年黃河中下游洪水氾濫,帝堯令鯀治水。鯀用「堵塞法」在河岸邊不斷增設河堤障水,可是洪水卻愈淹愈高,官民遭殃,水災歷時9年未能平息。

後來帝舜改任鯀的兒子禹治水。禹親自攀山越嶺,深入探測和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後,放棄治標而不能治本的「堵塞法」,改用「疏導法」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終於成功疏通洪水,及後更以此政績贏盡天下掌聲,獲帝舜禪讓帝位。

今日的新冠疫情已歷時兩年,至今還未見到終點,對人類社會(不止中國)的衝擊,其實亦好比4000年前的大洪水。而水路走私和私煙氾濫的問題,只是疫情持續(無人知會不會也持續9年)的一個病徵,但已足以導致近年數名執法人員殉職。

正如上述,過去經驗都顯示,「堵塞法」如加稅、緝私、修築法律「堤壩」的做法,在天災人禍等人民生活特別艱苦的特殊情况下,效果存疑。而當新冠肺炎的「大洪水」仍未見到終點,衛生當局仍然因抗疫疲於奔命時,就更沒人手如大禹般走入社會,了解實况後再改行「疏導法」,作出政策轉變。如此一來,現時私煙問題肆虐的困境,怕且也只能持續下去了。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