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參透「外交抵制冬奧」的玄機(文:歐陽五) (09:00)

「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是時下熱詞,於中國平添煩惱,然大可壞事變好,令中國更上層樓。

「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是多面鏡,可以讓北京看清外部世界,參透箇中玄機,姑且從「抵制」參與方(及不參與方)看:

——美國

「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惡源。當今之世反華所謂「萬惡美(國)為首」,乃拜登政府對華施為題中應有之義,拜登赴北京冬奧反而是咄咄怪事。然「抵制奧運」有真假之分,運動員是試金石,運動員不來(參賽)為「真」,如1980年莫斯科奧運60多國及地區「不來」、1984年洛杉磯奧運10多國「不來」,都是玩真的,前者中國亦在其中。官員「不來」是「假招子」,連國際奧委會都說「對北京冬奧沒有影響」。實則中國還應「多謝美國」,因為「美國抵制模式」坐實北京冬奧會無恙,皆因提倡「來假的」,排除「來真的」,發言人普薩基表示「我們(美國政府)全力支持美國隊運動員們(參賽)」,為北京冬奧無意中護航;其次,為北京冬奧「減負」,美國總統出訪大陣仗不再,扈從澳洲者流匿迹,「雜音」清零,北京冬奧成「朋友聚會」,還省卻東道主大筆額外花銷。

中美對抗期 可力爭「歐洲中立化」

——法國

本月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明確表態「本國不打算加入『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陣營……任何此類行為都是沒有意義的,僅僅是做做樣子的作秀行為罷了」。法國負責體育事務的部長級代表馬拉希尼亞努將出席北京冬奧會。以上富有「戴高樂色彩」之舉於中國別具意義,尤其是中國在歐盟的「壓艙石」默克爾卸任德國總理、歐盟出現對抗中國迹象之時,中國不妨「穩住德國,爭取法國」、力爭中美對抗期「歐洲中立化」。

——新西蘭

「抵制奧運」還有「虛」「實」之分,只做不說為「虛」,又做又說為「實」。本月6日,美國正式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翌日,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之友華發達國家新西蘭,副總理兼體育部長做出類似宣布,早於澳洲一天,成為第一個響應美國的國家;該國貿易部長在答記者問時稱「新西蘭在人權問題上一直立場堅定,不會派政府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新西蘭本大可「只做不說」,選擇「又說又做」主動高調耐人尋味,突顯所謂「中國人權問題」莫須有罪名之國際認知,已到了亟待澄清之地步,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近五六年間大國關係之丕變。

五六年間大國關係丕變

2015年(羊年)2月,英國時任首相卡梅倫通過華文報紙《歐洲時報》發表春節賀辭時稱,羊年「對於英中兩國來說是一個黃金時期」。同年10月,習近平主席應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邀請,對英國成功進行國事訪問,是為佐證。是年6月17日,中國與澳洲正式簽署自貿協定,澳洲時任總理阿博特出席簽字儀式。

2017年4月,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在私家海湖莊園極盡招待之能事,取悅習主席伉儷,特朗普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背誦《三字經》和唐詩。同年11月,特朗普回訪中國,中美關係再上巔峰。

2019年習主席赴日參加G20峰會,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面邀習主席翌年(2020)春國事訪問日本,中國主席「原則性受邀」……

而今,同一個安倍晉三早前以妄言武力干涉中國武統台灣而被中方痛斥,英國航母擅闖南海示威中國,澳洲更成為拜登反華「第一打手」,中印劍拔弩張,中日關係緊張……大國僅一個俄羅斯與中國互為唇齒。

中國的處理「政治正確」 但後續不理想

參透不同玄機的同時,於中國而言,尤為關鍵的是如何應對。中國向來不是「進攻型」國家,每每都是「壞人找上門」,而中國「每事問『責』」,加以回應。此次立陶宛與台灣勾搭設所謂「台灣辦事處」,有關方面將「中立關係」降級,海關系統除名(後又恢復),手法強硬而又無可厚非。然則,歐盟卻增設「新貿易武器」(媒體語),媒體稱「這可能導致中國和其他被指控『經濟霸凌』的國家被排除在歐盟市場之外」,因為立陶宛在使壞中重申該國「堅持『一個中國』」,其對台政策只是行使主權。於中國值得反思的是:就每一處理而言都是「政治正確」,但處理的後續卻並不理想。

須知,面對空前複雜的國際局勢,習主席推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身段柔軟。然而,職能部門處事「政治正確第一」,甚至有時揀最強硬的來,這其中與最高層的理念尚存「溫差」。當年「乒乓外交」就是對彼時「政治正確」(反對美帝)的反動,結果開啟中國發展新天地,中國煥然一新,餘澤至今,這也是「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衍生思考之一吧。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