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中美「乒乓外交」能再造奇蹟嗎?(文:歐陽五) (09:00)

50年後,2.0版的「乒乓外交」亮相於世界變局之風口。中美乒乓球運動員聯合組隊參加休斯敦世乒賽,再續50年前之佳話。不過,基於對現實與未來的憂思,世人對2.0版的「乒乓外交」顯然有更多期許,希望搞好中美關係這道必答題,能借助「小球」的推力破局。問題在於,奇蹟還能再造嗎?

自然,不乏悲觀者認為,「小球推動大球」在當下難於上青天。就美國而言,兩黨基本已達成視中國為頭號對手的共識;且由於上屆政府肆意散佈政治病毒,社會對中國的民意氛圍無可避免地遭到毒化。就中國而言,近年已悉數領受美國輪番打「貿易牌」、「台灣牌」、「新疆牌」、「香港牌」等裹挾的敵意,維護國家統一、實現民族復興的自我主體意識更為強烈。如此,中美似在漸行漸遠,「小球」的功效亦難復當年。

天時、地利皆需人和

然而,若跳脫當下、重回歷史,「小球」所面臨的處境無疑比現在緊張得多。彼時「冷戰」尚在:在美國護照禁止前往國家的列表上,中國赫然在列;而中國亦流行「打倒美帝國主義」的口號。在意識形態截然對立的當年,「乒乓外交」卻從美國運動員上錯大巴的偶然中,順勢而生,最終改寫了中美乃至世界的命運。

「乒乓外交」何以在上世紀造就奇蹟?與論者常談及中美面臨共同威脅、國內政治需要及地緣政治考量等客觀因素。不過,正所謂事在人為,天時、地利皆需人和,由是方能將偶然變為必然。促成「乒乓外交」的「人和」因素,既包括中美民意的交相輝映,亦由當時兩國政治家們的戰略智慧所承載。正是兩國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相互助益,中美關係才實現了歷史性轉變,世界格局亦隨之重塑。

中美兩國是「連體雙胞胎」

「乒乓外交」的獲益者不止中美,更是世界。如果沒有「小球」推動的中美建交,終結「冷戰」、開啟全球化時代是難以想像的。中美關係在起點即承擔了面向和解決全球性議題的使命,而正是在共同塑造全球化的進程中,中美關係愈趨緊密。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最新比喻,中美兩個超級大國是「連體雙胞胎」。

李顯龍的比喻,是駁斥中美「脫鈎」之論。在日前舉辦的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上,他還建議美國發展與中國的關係,因為如果中美關係搞僵了,地區每個國家的處境都會變得更難。事實上,李顯龍的擔憂已有現實映射。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之初,曾有學者預估,中美貿易戰將造成全球產業鏈4000多億美元的損失。如今,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全球變暖不斷加速,環境與能源危機迫在眉睫,於人類,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美若不能相向而行,協調應對全球性危機,恐世界前景將趨黯然。

需2.0版外交思維與全球視野

以上絕非危言聳聽。作為「乒乓外交」的見證者和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推動者,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前形容中美關係時表示:「我們正穿過隘口,站在懸崖上,從這裏可以眺望兩個不同方向。接下來就要看你選擇哪一個方向。」他提醒道,雙方有必要轉向一種緩解爭端的模式,並意識到「不可能在不造成人類毁滅風險的情况下分出輸贏」。

堪憂的是,美國老一輩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尚未成為更廣泛的共識。雖然拜登聲言不尋求「新冷戰」,但美國仍在用「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外交」劃圈子,企圖「外交抵制」冬奧會、將體育政治化,組建推升軍備競賽風險、衝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新軍事集團。這些分裂世界的「小圈子」、「小團體」思維,只會給中美關係及世界帶來更多不可控風險。

就此而言,2.0版的「乒乓外交」需要匹配2.0版的外交思維與全球視野。近些年,中國乒乓球不斷向外開枝散葉,持續輸出技術、人員,正是因為深諳「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道理。剛剛當選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執行副主席的劉國樑近日受訪表示,乒乓球不能只屬於中國,它是屬於世界的。「小球」的發展尚且離不開世界的共同參與合作,更何况「大球」乎?「乒乓外交」的奇蹟再造,應從思維再造出發,徹底將「新冷戰」的套路化作歷史塵埃。如此,中美與世界皆可期矣。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