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對於大學校長 我還是有些期望(文:葉健民) (09:00)

短期內先後有多名大學校長宣布即將離任,情况罕見。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教授在「反送中」運動中多次顯示出對學生的關懷憐惜,可以想像他在新形勢下處境艱難,提前離任多少是意料中事。在愛國者治港的主旋律下,高等教育管理層人事調動只是時間問題,今次大學校長離任潮,對政權來說正是來得合時。對於新校長的任命,政治考慮是關鍵,能否充分配合政權大概是新校長人選的基本要求。

在今天的香港,我們當然不會天真到還期望新校長會有什麼蔡元培的風骨情操。政權的手愈伸愈遠,難以想像大學運作如何可以置身事外,不受政治影響。但作為學院中人,對於大學的未來始終有所期盼,期望新人事新契機可以帶來一些改變,為校園這個小宇宙創造多一些空間,為香港多留一點淨土。所以,對於新任校長,我還是有些基本要求。

須有容納異見胸襟

首先,校長必須有容納異見的胸襟。新任校長要明白,大學的發展固然有賴管理層的高瞻遠矚和運籌帷幄,但它的未來更取決於全校師生是否同心同德,愛護學校。校長的責任,就是在各個持份者的不同關注和意見中尋找平衡,從而釋出協同力,以推動大學發展。當中的大前提,是令師生感到受尊重。

教職員以至學生有沒有平台就校務發聲、是否有機會參與各種決策,是關鍵所在。但如今環顧各大校園的教職員工會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矮化和壓制,學生組織更是差不多全面瓦解,甚至連學生發表意見的民主牆也消失了。在這種師生代議制度近乎真空的情况下,要建立溝通、集思廣益,談何容易。進一步而言,假如大學決策過程完全缺乏這些持份者聲音、校長權力全無制約,要為校政建立共識動員支持根本無從說起。一言堂的禍害,難道我們還看不夠嗎?重建與師生的溝通文化和對話平台,是邁向大學善治的第一步。

勿過分沉溺世界排名

校長固然要帶領大學追求卓越邁步向前,但切勿過分沉溺於世界排名這個指標。近年,各界對大學排名這個遊戲趨之若鶩,那些對高等教育似懂非懂的人,甚至會把在排名榜上位置升降起跌,視為評估大學表現的最重要依據。因為這種把一切簡單量化計算的指標,看似科學客觀,又方便相互對比,總之上升就是好,人家排名比你高便是更強。要完全扭轉這種觀念,並不現實,但必須明白不惜一切去追求排名,是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個實實在在的危險,是為了應付這張每年一度的成績表,大學往往會急於求成,而這種短視心態也自然會影響到大學的人事管理制度。例如教授們會被視為「僱傭兵」,要求短期內有大量文章出版,稍不滿意便馬上換上另一批。結果教授們人人對個人前途誠惶誠恐,對大學便難以談得上有什麼歸屬感,在出版壓力之下願意對教學全程投入的,更是少之又少,受害的最終是學生。也有人為求生存,選擇組隊創作,由10人每人一篇變成每人10篇合寫文章,實行以工廠形式高速生產,以滿足大學的產量要求。這種取巧做法,美其名為跨學科合作但實質只求提高產量,這無疑是求存之道,但卻絕非創造知識尊重學術應有之道。這種走火入魔的情况,比比皆是,禍源在於大學高層急功近利捨本逐末。大學校長應該做的,是要找回平衡點,為學界重新建立一個真正有利建構知識的氛圍,避免高等教育在歪路上愈走愈遠。

確保院校繼續面向世界

在中港高速融合的大環境下,大學自然要配合國家發展,但大學校長也必須同時確保院校會繼續面向世界。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驚人,也主宰着世界未來走向,大學當然有責任裝備學生,加強他們對國情的認知,以便他們能把握機遇。近年來本地大學也把大量資源投放在與國內發展接軌的方向上,在國內設立分校、全面加強科研合作、積極招收內地精英學生,已經成為了指定動作。這種傾向也自然反映在聘用方向上,在內地有豐厚人脈網絡、比較有辦法打開門路的海歸學者,在爭取教席上多少佔有一定優勢。

這種在軟硬件上與內地制度融合,既是大勢所趨,也不一定是壞事。但必須明白香港對國家的價值,也在於她與國際社會高度聯繫,而大學在維持香港繼續作為國際都會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校長必須盡力保存大學種種與國際常規接軌的學術規範,不應該為求配合中港融合而削足就履,不自覺地破壞我們多年努力積累下來的制度資產。特別在政治新常態下西方學界對香港學術自由普遍存疑的情况下,大學更應加大力度與國際交流,全力發展與世界前列大學的學術聯繫,以行動去說服外界,方為上策。

完善教學內容 人文精神不可缺

但歸根究柢,大學校長最基本的任務就是作育英才教化學生,完善教學內容才是重中之重。近年大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職場競爭力,既着意提高專業能力,也刻意在課程加強實習要求或者引入職場導師安排,務求學生有能力應付瞬息百變的經濟轉型。但要成就人才,大學不能只着重術科只講求專業培訓。科學知識固然重要,但假如學生缺乏人文精神、沒有獨立思考,也難以在當今這個高速運行價值混亂的世界中安身立命,更遑論可以去成就功業領導社會。在專業培訓外,大學還應該期望學生對歷史有基本認識、有一定思辨能力,既會關懷社群,也可以洞悉社會變革、在物質追求和事業發展外有更高層次的人生目標。

具體而言,期望大學校長可以對社會科學和文史哲類學科多一點尊重,不要再視之為可有可無聊備一格的負資產,在資源分配上多一點支持,不要總是要這些學系如拾荒者般要靠商學院科學院剩下來的冷飯菜汁求存。一個正常的校園,本來就需要有一點人文精神和靈性追求。

亂流之下,制度崩壞,「人間失格」。對於大局,我們也許無力回天,但盡力守住自己的小宇宙,全情保護眼前每一寸淨土,是刻下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和應該做的事情。對於大學,我不會選擇放棄。

作者是政治學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