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煮翠烹紅難如意 暫舉醇醪醉一盅——中美各自戰略性緩和的「習拜會」(文:劉銳紹) (09:00)

今天標題的靈感來自以前念過的一段說書:故事內容講述一名負心漢欲殺害髮妻,然後高攀權貴之女;可是髮妻不中計,他於是變得和顏悅色,溫柔起來,勸妻共醉一回,再等機會下手。把這段說書的內容放在剛舉行的習近平與拜登的視像峰會,也許最合適不過。眼前,基於國際形勢和鬥爭的需要,中美兩國都想佔領主導地位,最終要壓倒對方;可是,眼前難以如願,只能先行緩和,徐圖後計。所以,「煮翠烹紅難如意,暫舉醇醪醉一盅」神推鬼使地浮現腦中,完全合乎眼前光景。

(1)為何及如何令對手「談笑中灰飛煙滅」?

──從種種迹象可見,中美均擺出緩和姿態,力求做到「坦誠、深入、有建設性和富有成效」,從而達到習近平說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較早時候,美國官員(例如國務卿布林肯和貿易代表戴琪)的言辭也轉向溫和。「習拜會」前後,美國放出消息指,美國將減輕中國產品關稅;拜登重申不支持「台獨」,並可能被邀出席北京冬奧等(詳見《明報》近日報道)。

中國方面,也罕有同步滾動文字報道「習拜會」消息,以表重視,並強調這是自從特朗普啟動貿易戰以來首次。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於「習拜會」的表述,所用的字眼是「中美雙方商定」,而不是中國「應約」或「應邀」,大有互相給予面子的味道。

上述言行反映中美均進行戰略性調整,或稱策略性退卻,先易後難地處理問題。這不是先禮後兵(因為早已過招),而是「一口吃不了蘋果就分開咬」;如果對方麻痺大意,更有利於自己一方部署(這也是妄想)。總之,眼前形勢需要上演緩和的戲,那就演吧。

──需要上演緩和戲碼的主要原因,是自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雙方都已受到損傷。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去年10月至今年10月上漲了6.2%,乃近31年來12個月內的最大漲幅。在中國,雖然10月的食品價格下降2.4%,但非食品價格卻上升2.4%。更重要的是,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7.9%,40種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6種漲價,煤炭開採價更上漲一倍。這預示着未來通脹壓力加大,將引發一連串經濟和社會問題。既不想兩敗俱傷,那就只能暫時偃兵息鼓了。

──另一個緩和的原因是,中美雙方在未來一段時間裏都有各自的重點工作,必須先行處理和解決,否則就難以聚焦對付對方。中國方面當然是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前的各種部署;美國則是疫情和經濟問題,且看拜登的民望已出現當選後的新低。這也是雙方眼前的現實,迫在眉睫的事情不處理,怎能面對更長遠的持久角力?

──還有一個涉及面更廣的原因,就是美國和歐洲等西方陣營的合縱形勢還未完成。美國本來有它的如意算盤,但它跟歐洲國家等的矛盾不可能一下子消除,最近還因為AUKUS(澳英美聯盟)的問題而跟法國等歐洲國家擴大矛盾。此外,中國在破解西方聯盟的工作上也有成績,為自己爭取了一些透氣的機會。

(2)即使氣氛暫緩 但長遠困局難解

──種種迹象顯示,雖然美國願意暫時減少對中國的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要為未來的攻勢作出更好的準備;換言之,美國也在觀察、等待,以至製造最佳的出擊時候。例如,在中共「二十大」之前,中國的政治氣候和形勢如何?美國眼中的「反習力量」會否適時凝聚和冒頭?中國的經濟壓力和社會穩定會否進一步受壓而爆破?無論這些問題會否出現,都是美國選擇出手時機的因素。可見,這些才是眼前形勢緩和的背後真象,而中國對此也心中有數,不會視而不見,掉以輕心。這就決定了緩和的姿態不代表友好,揮手打招呼隨時可以變成揮拳相向。

──從宏觀的角度看,中美關係是「上升中的新興國與傳統的實力主導國之間的矛盾」,而這個勢頭將會持續下去,預料還會以不斷拉近距離的趨勢發展。目前,雙方還未到需要攤牌的時候,而中國將會繼續避其鋒芒,爭取時間強化自己。不過,這種勢態就決定了雙方的緩和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到了特定的時刻,瓜熟而不能及時收成,只會蒂落墮地而爆破。

──基於上述這一點,美國感到來自中國的膨脹壓力愈來愈大,而中國也感到來自美國的卡壓力量也愈來愈大。雖然中國說世界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兩個大國各自或共同發展,但「誰當老大」將是迴避不了的問題。

(3)「習拜會」引發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美均重視台灣問題,但角度截然不同。就在這個隙縫之中,台灣也想趁機拓展國際空間。最近,台灣乘亞太經合組織(APEC)視像會議,在世界各國領袖面前力爭台灣有資格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並宣傳台灣以「T」字排序發言,而不是中華台北的「C」字排序。此外,美國對台灣拓展空間的行動又起着暗力支持和推波助瀾的作用。

國際上還出現一個新的觀察點,就是美國不願意大陸統一台灣(包括武力統一或和平統一),也不想台灣跑掉(既不想「台獨」,也不想台灣脫離「一個中國」的範疇);因為這樣對美國毫無好處,美國也會失去跟中國討價還價的本錢。不過,如果兩岸出現某種可控的輕度軍事摩擦(但不是戰爭或戰役),這就最合乎美國的利益。美國隨時可以在國際層面掀起金融戰,凍結中國資產。換言之,「擦槍走火」的代價就由兩岸的中華民族承擔,你說值得嗎?

──「美國屈就中國」宣傳傾向並不務實。觀乎中國內地宣傳「習拜會」的手法,其中一些重點放在「會議在中國時間上午9時前舉行」,帶出「美國屈就中國」的信息。早前王毅與布林肯的會面,中國也宣傳布林肯前往中國代表團的住地,就是「委身相就」之意。我不排除這是國際鬥爭的氣勢需要,但這種宣傳傾向並不務實,只會滋長「小粉紅」的盲目,也會讓國民不能全面理解形勢,反會各自推測。

──本來,中美角力可以借助香港作為卸力點。可是,北京寧可在中美貿易、互相釋放「政治人質」等問題上交易,也不願意改變在香港的「政治緊,經濟鬆」的政策。這就令美國也感到香港的價值在下降,不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這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或解決的問題,但關鍵是:北京有何必要把香港作為中美角力的戰場,甚至成為陪葬品呢?我經常說,傷人而不自傷,才是高招。倘能如此,才可避免煮翠烹紅,再借醇醪自醉!碎!碎!碎!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