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從「安心出行」足見 政府推動數碼政策詬病多(文:黃浩華) (09:00)

政府推行「安心出行」已長達一年,至今仍然阻力重重。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包括欠缺成效統計、無視數碼鴻溝及法律過時,都是廣為人知的詬病。

欠缺實際數字支持成效

關於「安心出行」的公開數字,公眾目前能掌握的,就只有下載及安裝次數,但兩者與防疫成效有何關連一直無從稽考。曾有網民懷疑程式下載數量比實際使用量高,甚至有水分存在。原因包括不少市民對「安心出行」的資訊安全問題存疑,每次進入場所前才會安裝程式,並在離開後刪除,周而復始,這或會令「安心出行」下載次數高企,但抗疫效用成疑。在程式未獲公眾普遍信任情况下,下載數字並不能作為量度防疫成效的關鍵指標。

另一邊廂,由科技巨企谷歌及蘋果共同研發的疫情追蹤程式庫「接觸者曝險通知」(Exposure Notification),能成功減低確診個案,先後獲不同的權威論文肯定。接觸者曝險通知與「安心出行」不同之處,是前者透過匿名藍牙信息找出高危接觸群,過程沒有涉及人為操作如QR Code掃描及實名資料登記等,既能避免收集過多個人資料,又能減少使用上的諸多不便。此技術在過去一年獲多個地區採用,包括美國、加拿大及日本等。以華盛頓州為例,研究發現,運用接觸者曝險通知的程式,首4個月已能預防40至115名確診者死亡及避免約5500宗確診,而英國同類的研究指出,同樣原理的程式成功避免約60萬宗確診。如果「安心出行」有相近的研究證明成效,或多或少能挽回市民的信心,只不過政府到現在還沒有具體數據證明「安心出行」成效,實在有欠說服力。

無視數碼鴻溝 長者無所適從

政府場地現時強制使用「安心出行」,這對長者出入街市造成不方便,甚至部分長者聲稱會因此減少到街市買餸的次數。事件又一次證明政府在推行數碼相關政策時,並沒有照顧長者需要,無視存在多年的數碼鴻溝問題。社會上有聲音建議政府應該趁此機會推動數碼共融,加強長者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科技產品。建議原意是好的,但除了政府場地外,又有消息指出所有餐廳亦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所以現實上根本沒有足夠時間及空間推動數碼共融。除了手機程式設計時需要注意長者的用戶體驗及提供添置數碼產品的資助外,亦需要教育長者如何使用智能電話及安全上網的好習慣。其實早前的電子消費券正正是一個推動數碼共融的機會,增加長者對智能電話應用的一個好時機,但結果是長者不習慣使用網上電子服務。政府既在之前沒有把握機會,又沒有從錯誤中學習,導致強制使用「安心出行」一波三折。

低估市民對個人資料的重視度

「安心出行」去年第一個發布的版本已經出師不利,爆出手機程式懷疑權限過多的風波。當時官方說法不一,由最初回應程式沒有過量索取權限,但又在短時間內更新程式,減少程式能索取的權限,單是飄忽的決定已經減低市民對程式的信任。另外,今年2月,資訊科技業界希望本港政府仿效多個地區,公開防疫程式原始碼,增加大眾及專業人士檢視程式原始碼的機會,從而挽回官民互信。無奈是創科局長因為種種理由,拒絕民間公開程式原始碼的訴求。

除了公開原始碼,市民還急需一個能保障大眾的《私隱條例》。不過今年剛修訂了的私隱條例仍然過時,只是草率考慮起底的情况,並未能在資料泄漏事故及資料跨境傳輸的情况下,保障廣大市民的權利。

政府應該果斷改善根源問題,但若仍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階段,問題只會重複出現,令社會大眾對民生有關科技政策感到厭惡及反感,政府往後推動數碼政策都會碰到相同的問題。

參考資料:

.bit.ly/303lfKy

.go.nature.com/3mRnlWn

.dpo.st/30aPRK3

(作者按:以上只代表筆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筆者所屬任何團體的意見)

作者是香港互聯網協會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