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強積金成果有目共睹 持續改革優化制度(文:鄭恩賜) (09:00)

就《明報》10月16日刊登題為「公共年金負面印象多 政府推廣須對症下藥」的社評,文章批評強積金制度「千瘡百孔,無法保證退休生活需要」,積金局對此評語不表認同。

強積金制度屬於世界銀行倡議的多支柱退休保障制度下的第二支柱,旨在為香港的工作人口提供基本退休保障。它必須與其他支柱(包括個人儲蓄及其他社會服務)相輔相成、共同運作,才能提供全面的退休保障。

穩步發展 略有所成

強積金制度推出21年來,積金局一直致力採取措施,持續改善強積金制度,在打工仔利益為先的前提下,不時因應社會變遷與市民所需,持續進行改革,以改進強積金制度,例如於2012年推行俗稱「半自由行」的僱員自選安排、2017年推出的預設投資策略(DIS)以及2019年推出的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等。經過局方多年來的努力,強積金制度得以穩步發展,並略有所成,包括以下範疇:

•資產值

截至2021年6月底,強積金總資產約1.22萬億元,是香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資源。其中扣除收費及費用後的淨回報超過4600億元。而截至2020年底,每名計劃成員已累積的強積金平均為25.1萬元,較2019年平均21.7萬元上升約15%。

•回報

透過持續不斷的供款,配合複合效應和平均成本法的投資機制,強積金自2000年實施以來的年率化淨回報為5.1%,高於同期的1.8%通脹率,反映制度穩健亦經得起市况波動。

•準時供款比例

強積金制度有效協助僱主和僱員養成定時為退休供款的習慣。即使近年經濟和營商環境受疫情影響,超過九成僱主仍能準時供款。

•自願性供款

在積金局的積極推動下,自願性供款總額一直持續上升,由2004年的23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141億元,增幅達5倍。在2021年上半年,強積金已收的自願性供款逾75億元,當中第二季近38億元供款額,以季度計算,更是歷年之冠。

•覆蓋率

強積金制度實施前,香港只有三分之一的就業人口享有退休保障。目前,超過85%就業人口已獲強積金或其他退休計劃所保障,此乃國際極高水平。

持續優化 與時並進

積金局明白市民大眾對強積金收費的關注,所以一直以來都透過不同途徑,令收費降低,包括提升強積金基金收費透明度、提供比較價格的工具、推出「僱員自選安排」,以促進競爭。強積金收費已由2007年的2.1%下降三成至目前的1.43%,減幅顯著,儘管如此,積金局認為強積金基金收費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

積金局現正全力構建積金易平台,這將會是強積金制度實施以來最重大的改革。項目的目標是透過把強積金計劃的行政工作標準化、精簡化和自動化,提升強積金制度的運作效率,從而創造進一步下調收費的空間,令強積金計劃成員直接受惠。我們的目標是最快在2022年底,完成構建積金易平台。平台最快於2025年初完成資料轉移後全面運作,預計在平台推出首兩年,計劃成員須支付的行政費平均降低30%,10年內節省累計高達300億至400億元的行政成本,相當於期內原來行政費用的41%至55%。

積金局明白社會各界對強積金制度設計或個別領域有不同意見,亦抱有不同期望,但強積金經過接近21年的發展,在多個方面已達到一定成績,不但符合制度設計的初衷,亦着實為打工仔累積一筆重要的退休保障儲備,成果有目共睹。再者,根據世界其他地方的經驗,退休保障制度須經過約40年的平均職業生涯才會發展成熟。相對其他退休保障制度,強積金制度發展年期尚短,仍有不少改善空間,積金局會持續採取優化措施,確保制度與時並進。

作者是積金局署理行政總監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