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閉關鎖國非長治久安計(文:劉進圖) (09:00)

剛結束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中國和俄羅斯的領導人都缺席,引起世人議論紛紛。不巧在這時候,內地因為嚴格執行「清零」防疫政策,傳出好些民生受影響的新聞,例如有兩列駛向北京的高鐵,因為個別乘客懷疑是密切接觸者而被叫停,全車乘客送往檢疫隔離;雲南瑞麗市長時間被封城,民眾就應否對外求援熱烈議論。這些新聞如果發生在一年前,世人或會看為中國嚴格執行有效防疫政策的表現,如今看來卻覺得是缺乏抗疫良策下無可奈何的犧牲。時移世易,在全球陸續邁向開放邊境的大潮下,中國領導人也必須思考,如何安穩有序地結束閉關鎖國。

嚴厲措施愈來愈顯得不合時宜

中國在2020年實施嚴厲的防止疫情擴散政策,以「清零」為抗疫目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因為當時還沒有疫苗,也沒發現特效藥,只能透過嚴格限制社交接觸來抗疫,對入境旅客乃至跨城跨區流動人群實施嚴格的檢測、追蹤和隔離,乃是當時最有效的辦法,中國內地因為嚴格地這樣做,迅速地恢復了正常的經濟生產及社會生活,在全球經濟衰退下取得亮眼的增長,多種商品出口也錄得巨大增幅。

然而,來到2021年末,同樣的抗疫措施,愈來愈顯得不合時宜了,因為大部分民眾已經接種了疫苗,即使某些疫苗的有效度較低,但可以藉着打加強劑補救,而國際科學期刊上也陸續刊出發現有效藥物的文章,當中包括廉價的常用藥物。因此,許多國家都決定逐步重開邊境(包括一些原來奉行近似中國式鎖國政策的國家),放寬對進出境旅客的檢疫隔離安排,藉此恢復正常的商貿及旅遊,也利便民眾跨境升學就業或探親訪友。在這樣的國際大潮下,中國是否繼續原地踏步、故步自封?

北京可選一個特區做「開放試點」

其實,北京如果擔心一下子放開邊境,病毒可能不斷變種,以致疫苗無法阻擋,迅速擴散,造成大量民眾受感染,可以考慮設立試點,觀察開放成效再作定奪。舉例來說,香港和澳門這兩個特區都有巨大的國際聯繫需求,可以選一個來做試點,容許開放邊境予國際旅客,但要求旅客入境後頻密地接受檢測和記錄行蹤,同時限制這城市的民眾進入內地必須先行隔離,這樣便可以觀察到對外開放的影響,而又不會波及內地。假如開放政策效果良好,便逐步擴展至南方城市或沿海省份,最後才開放首都,這樣便可以安穩有序地解除閉關鎖國。

與內地無縫接軌 香港反失獨特貢獻

香港在跟隨內地防疫策略上,近來明顯加強了力度,但不論香港如何努力,也不會做得比內地更徹底,對內地其實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反而會令香港失去自己原來的獨特貢獻,就是比內地所有城市更國際化,更能吸引國際商旅和跨國資本。一旦香港與內地實現無縫接軌,但與國際社會徹底分隔,國際社會就會想,如果營商對象不是中國,根本不應該去香港,因為人員進境要隔離3周;如果營商對象是中國,也不需要去香港,直接在華南或華東設點,豈不更接近供應鏈和市場?那時候,受損的只會是香港和國家的利益。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