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檢視學童的保護屏障(文:張鳳儀、葉兆輝) (09:00)

隨着香港疫情緩和,學校開始面授課,疫苗接種進度理想的學校更可全面復課。正在大家都期望重返校園之際,很不幸地就接連有學童自殺身亡,情况有年輕化的迹象,實在令人擔憂。

阻止悲劇 學校和家庭責無旁貸

事實上,今年年頭,學童自殺已經響起警號。上月,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在國際防止自殺日公布香港年度的自殺率時,就有提醒15歲以下的學童自殺有上升的迹象。今個學年才剛剛開始就接連有噩耗,根據媒體的報道,已經有多宗18歲以下的青少年涉自殺身亡,包括年幼至只有7、8歲的孩子。

危機處理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局已為老師及家長提供網上資源及培訓,同時,在媒體克制下,並沒有一如以往大肆報道和渲染,亦可避免心智不成熟的學童有模仿效應。然而,早期介入就更有效阻止悲劇的發生,在此,學校和家庭就責無旁貸地擔當起非常重要的角色,為學生建立保護屏障。

自殺成因複雜,不能歸咎任何單一原因。為減少悲劇的發生,我們應提升學童的保護因素,方能抵禦人生路上的逆境和挑戰。最基本的保護因素就如身心健康、有均衡飲食和作息定時、有健康的朋輩關係、有效的解難和抗逆力、有關愛的家庭關係,以及有肯定的自我價值等。這些重要的特質,也是我們中心倡議「共建卓悅校園」計劃的重要原則。

正因為青春期荷爾蒙的轉變,青少年的情緒會變得不穩,相對上不太妥善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因此容易和身邊人產生衝突和誤會,家長和老師可額外提升敏感度和同理心,以便洞察他們確切的需要。

又因大環境的轉變,即或有一些家庭在疫情中面對就業不足或失業而產生的經濟壓力,或有同學和親友移民而產生了離愁別緒,在這些不穩定的外在因素下,都會對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有着負面的影響。

建立家庭屏障

家庭和學校,都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保護屏障。

家長盡可能花時間陪伴子女,他們對關愛的理解是優質的親子時間。以下是建立家庭屏障的行動建議:

(i)家長盡可能主動關心子女,跟他們傾談學校的逸事,避免只對他們的學業諸多要求;

(ii)家長盡可能多與子女共膳,以便在輕鬆的環境,增進彼此的感情;

(iii)家長請留意子女作息時間,因為睡眠不足會直接影響其精神健康,會使認知和解難能力下降;

(iv)當子女遇上情緒困擾,先不要嫌棄他們麻煩或揶揄他們只為小事不開心,請耐心聆聽他們的苦惱,將心比己作出回應;

(v)有需要,不要遲疑,找學校社工和老師跟進;

(vi)坊間有不少社區資源和非政府組織,都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支援服務,就如24小時服務的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專為青少年提供即時的情緒支援和危機處理。

建立學校屏障

老師除了有能力去識別及支援有自殺風險的學生,更可主動關顧一些「不起眼」和「躲進人群」的學生。以下是建立學校屏障的行動建議:

(i)學校盡可能主動關心中一及中四級的同學,以了解他們在學業或朋輩關係上有否適應上的挑戰;

(ii)因為上年度大部分時間是上網課,別理所當然地想像他們在面授課堂時所需應付的挑戰,課程和教學節奏上可作出一些調整;

(iii)又因測驗周臨近,請以鼓勵、有趣的教學方法,去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而非只製造競爭和比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學習壓力;

(iv)班主任可透過小息或午膳時間多與學生溝通,以了解班上同學的需要;

(v)學校可騰出更多空間和時間,以增進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係建立,讓彼此守護;

(vi)請主動與家長溝通,以提供更適時適切的關顧予學生。

科技進步,時代變遷,學校和家庭以外,網絡世界對年輕人的影響不容忽視,他們喜愛在社交媒體上溝通和在網上流連,老師和家長應鼓勵他們對網絡世界有認知和自制的能力,免被錯誤的信息所誤導。

總括而言,教育局所提供的資訊,和本中心在學校所進行的項目,都是為保護我們的下一代,以減少學童自殺的事件。正如依附理論所指,只要能建立起安全和可靠的人際關係,青少年就會有信心探索世界,為自己的夢想高飛。家庭和學校就是提供安全和可靠的人際關係的地方,亦是青少年在跌倒時可依靠的屏障。請在屏障下好好教導他們正向的價值觀,提供平台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強項,肯定自己的存在價值,並訓練他們的抗逆和解難能力,在此安全可靠的環境下重新探索,展翅飛翔。「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提升敏感度,就能找到適切的方法,以滿足內在的真正需要。我們實在不忍任何一個「你」要獨自面對困境,只要「開聲」,總有人會伸出援手,陪伴着你!

作者張鳳儀是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培訓顧問,葉兆輝是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