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小班教學:為誰辛苦?為誰忙?(文:鄧耀南) (09:00)

眾所周知,所有有關小班教學的辯論都極具爭議,特別是在出生率急劇下降、出現人口「死亡交叉」和可能出現「縮班殺校」的教育環境下,這個議題更是敏感。Blatchford和Lai(2010)甚至指出,香港政府是在面對政治壓力的背景下,才在2009/10年度開始在香港小學實施小班教學。曾蔭權在《2007至08年施政報告》第91段更開宗明義地指出「小班教學是我的選舉承諾」。小班教學的實施及相關的成效的爭論,無疑是教育界裏最長期、持續和具爭議的辯論題目。

事實上,2020年的本港出生人數見20年新低,只有43,031名新生嬰兒,預計未來適齡小一學童人口跌幅屬「結構性」而非「過渡性」。隨着2013年初實施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零配額政策及人口回落趨勢,申請小一派位學童人數,預計將由2018/19學年(2019年9月入學)高峰期的56,648,急劇下降至2025/26學年的48,700(2026年6歲學齡人口,教育局文件預計),減幅達14%,移民退學潮的因素還可能令人數進一步下跌。

是業界利益?還是公眾利益?

根據Wright、Bergom和Bartholomew(2019)從大班教學轉變到小班教學的研究中,指出課堂實踐和教學變化所帶來的效果及所引起的挑戰,特別提到要關注小班教學的專業發展需求,並要善用小班教學的好處。個人欣賞教育局致力提供不同類型的專業發展活動,協助教師釐定適切的小班教學策略,旨在提升教學效能;亦明白當局作為對使用公帑承擔責任的政策局,在財政支出的考量下,難以小班教學作為處理學童人口下降的一項對策。然而,曾任職小學校長的筆者,完全理解校長們為何多次向教育局建議,應趁小學適齡人口減少的契機,全港實施小班教學。校長們所考慮的並非只是教育界狹隘的利益,而是考量到「縮班殺校」會令「教育生態迅速劣質化」,最終受到影響的是孩子和他們的家長。

此外,若幫助孩子建立個人、社交、情感發展及其他重要的21世紀生活技能,如創作力、領導才能及批判性思維是重要的話,我們要思考的是,「大班課堂環境」,還是「小班課堂環境」,才能為孩子提供促進性的條件,讓孩子就21世紀生活技能的啟悟,能有效扎根成長?

小班教學只是一種教學策略?

教育局強調小班教學只是一種教學策略,目的是優化學與教。筆者同意優化學與教是重要的目的,但卻擔心這種論述有點偏頗。筆者堅信小班教學的意義,不僅着眼於每班學生人數的減少,更重要的是教育質素的提升;小班教學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人性化的學習環境。小班教學的核心價值強調以人為本,它提供了促進性條件,讓老師採取多元化及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令老師能更了解每一個孩子的需要,從而使每一個學生在小班學習環境中得到更適切培育的機會,令孩子的個性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無可否認,小班教學是更有利於學與教的課堂環境,它為老師提供了「促進性的條件」,讓老師有更多空間關心學生,讓學生增加課堂參與及讓老師增加作個別指導的機會。小班教學的意義,在於因學生人數減少,令課堂條件得到改善,提供了教學範式轉移的「契機」,藉增強「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不單令知識建構更有成效,更是人際關係的互動和建立,良好的小班課堂實踐,往往令學生和教師都能享受學與教的過程。故此,小班教學並非只是一種教學策略,並非只有工具性的意義,小班教學本身具有實質的意義和教育價值。

小班是「促進性的條件」,善用知識管理

根據Galton、Lai和Chan(2019)的分析,研究報告表明東亞地區實施小班教學政策,導致學校和課堂發生良好的變化,學校使用小班教學作為變革的催化劑,教師嘗試善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Blatchford和Russell(2019)的研究指出,可以透過課堂上產生的教學效能,去解說小班教學的成效,並且值得進一步研究如何充分善用小班教學所提供的教師專業發展契機的方法。

小班教學作為一個契機,是讓老師專業發展得到提升的關鍵所在。小班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促進性的條件,老師如何才能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透過校內的「學習圈」及跨校的「專業學習社群」,去實踐老師在小班課堂教學上的專業判斷及提升他們的反思能力?思考如何善用小班課堂的優勢,作為促進性的條件,去調適教學理念、進行課程調適,並因應教學目標而靈活地運用更適切而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及實施促進學習的評估?

在學校情境中,筆者認為知識管理是一個促使學校領導、中層管理人員和教師擷取、分享、創造、遷移、應用和內化知識及管理小班教學知識資源的重要機制,以幫助老師透過校內的「學習圈」或跨校的「專業學習社群」,進行有效的課堂準備,來達至老師持續的專業成長,以回應、處理和解決學校在實施校本小班教學政策所面對的種種挑戰,達至學生的有效學習和健康成長。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和預備去應對21世紀生活技能的挑戰,這樣才符合小班教學推行的原意,不忘初衷。

面對的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2021年施政報告》提到人才是香港向前發展的要素,而教育則是培育人才的關鍵。政府在教育的角色不止是提供資源,更是教育政策制訂者、推行者及監管者。願教育局能與教育界保持良好溝通,在小班教學政策的制訂和實施上做到專業領航,有效帶領業界將「適齡學童人口下降」及「人口老化社會」的危機,轉化為「教育質量提升」及「教育產業發展」的機遇。

參考書目:

.Blatchford, P., & Lai, K. C. (2010). Class size: Arguments and evidence. In P. Peterson, E. Baker, & B. McGaw (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3rd ed., pp. 200-206). Oxford: Elsevier.

.Blatchford, P., & Russell, A. (2019). New ways of thinking about research on class siz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6, 120-124. 

.Galton, M., Lai, K. C., & Chan, K. W. (2019). Implementing small class teaching in East Asia: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6, 164-172.

.Wright, M.C., Bergom, I. & Bartholomew, T. (2019). Decreased class size, increased active learning? Intended and enacte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smaller classes. 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 (1), 51-62.

作者是小班教學學會創會副主席、中學副校長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