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從民主黨參選決定 淺論政黨改革之路(文:劉國熙) (09:00)

香港選舉制度正經歷重大改革,牽一髮動全身,選舉制度的「改革」,帶動的是香港政治制度及管治文化的「革命」。而身在風眼之中的各政黨,無論顏色、立場,只要能在新制度中尋找新角色,便能發光發熱。但民主黨立法會選舉甄選機制報名截止,並未收到黨員提交報名表格。筆者對結果既略感意外,亦倍感可惜。今日則想藉機略談一下政黨,尤其是民主派政黨的改革和去向。

改革不是政府的專利

新制度下,社會關注政府的改革,這是香港迎來嶄新政治面貌下之必然產物。必須強調,嚴格來說,香港在原有政治制度下,不行政黨政治;而從目前政治氣氛和政治力量佈局演變來看,香港未來亦不會行政黨政治,但若因此完全否定政黨在香港社會及政治上之作用,未免以偏概全。每一個制度、機構、法例甚至團隊運作機制都可以經歷改革,從過去香港政黨的政治運作和風氣來看,政黨若想有一番作為,也必須改革。有政黨在新時代來臨下提倡變革,筆者對成效有所期待,因此無意評論,但拋磚引玉,筆者同時認為,若要變革香港,變革推手之一的香港政黨自身需首當其衝改革,只要改革的方向正確,便能浴火鳳凰,在比過去更大的政治空間下散發更大光熱。

民主黨其實是給自己挖了個坑

回望民主黨今次的選舉決定,筆者認為民主黨隨着政治洪流的奔湧,本身也已歷經改革,但改革的成效和方向,可圈可點。選舉制度的改革,除了突顯「一國」、「融合」,更強調「民生」,民主黨過去在社區扎根多年,難道民生不正是民主黨之所長?既然民主黨曾有人指出「初心」是要利用體制內的空間,盡可能為港人爭取民主自由,並兼顧民生工作,那更應在今天的政治變動中積極尋求共識,為什麼要「明進暗退」,設立一個超高門檻的甄選機制,既將有意參選之人拒之門外,更讓有意參選但仍在權衡中的人知難而退?這不可謂不「一箭雙雕」,但「箭」是誰的箭?射的又是哪隻「雕」?

民主黨老少更替,但改不掉以激進手段尋求浪漫化及博人眼球的毛病:即自行將自主權延伸至合法框架以外,繼而令政黨的整體政治選擇空間縮小。民主黨若真的有心參選,應將手伸向選委並打開溝通之門,既可爭取選委支持,亦可向選委宣揚自己改善民生、優化體制之夙願,更有可能建立共識,難道這不是「一箭三雕」?很可惜,在應對最新的政治變化上,民主黨並沒有做到利用現有的體制尋求自己所想的社會公益或利益最大化(Affirmative Remedies),最終讓迴轉餘地日益減少,讓人惋惜。

反對派/民主派未來是否真的毫無市場?

筆者游手好閒,時會觀看立法會議員的唇槍舌劍,發現今天雖然缺少過往兩派議員政治對立的「愛恨情仇」,但多了不少政策優劣和不同持份者之間的利益辯論,甚至是爭論。同樣是為香港市民提供「花生」,但此「花生」不同彼「花生」,現在的明顯格局更高、「營養」自然也更高,令筆者時常吃的不亦樂乎。但玩笑歸玩笑,君不見鄭松泰之流,雖然通過倒插國旗這等頑劣行徑,成功將自己「送出議會」,但平心而論,其過去在立法會的辯論能力及口才並不遜於建制派議員,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社會若要進步,議會確實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但聲音的多元要聚焦民生和政策的討論,若硬要將國家安全、主權等是非黑白問題歸為「多元化」的賣場,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絕對是錯誤的做法。

作者是英國肯特大學犯罪學及社會政策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政府與政治碩士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