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馬料水填海的前世今生(文:冼卓嵐) (09:00)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本屆任期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個填海造地計劃,當中包括重新啟動馬料水填海計劃,主要目的僅為提供更多科技及初創企業用地。回想起來,馬料水對岸的馬鞍山也是填海得來的,昔日港英政府規劃在馬鞍山填海188公頃,發展一個面積逾250公頃的社區,配以完善的基礎建設及社區設施,使馬鞍山成為香港新市鎮的成功楷模。隨着人口增長,新市鎮基建設施開始不勝負荷,馬鞍山也不能獨善其身,可惜政府未有良策解決問題,反而一直盲目覓地,當中以填海最得政府歡心。

出爾反爾重啟填海

2018年的土地大辯論中,港府提出一系列的土地選項,包括5個近岸填海的選址,而馬料水項目爭議甚廣。早於2014年,港府提出馬料水填海計劃,以「優化土地供應」為名,擴展中文大學及科學園一帶。計劃公布後隨即備受各界批評,先有2018年沙田區議會動議反對填海工程,再有2019年立法會大比數通過擱置馬料水填海的議案。在有關方案於「兩會」均被跨黨派反對下,政府於2019年決定暫緩馬料水的近岸填海項目。有趣的是,政府以「暫緩」一詞欲蓋彌彰並非新鮮事,結果果然同其他不得民心的政策如出一轍,待反對聲音稍弱即改頭換面重新出台,林鄭在任期結束前重提方案,預計將掀起新一輪反對填海的浪潮。

漠視民生迫爆馬鞍山

事隔兩三年,當年「兩會」反對方案的原因仍然存在,包括政府未有改善沙田以至馬鞍山區內的交通配套及民生設施,更缺乏詳細解決現時和未來問題的規劃藍圖。現時政府強推88公頃的填海大計,區內民生問題相信只會有增無減。

現時馬鞍山一帶人口已逾20萬,可是交通配套一直未見改善,不論是道路或鐵路交通均接近飽和,交通問題無疑是個「大問號」。政府再次推出以創科包裝的填海方案,難免有糖衣毒藥之感。工商業用途雖有別於純粹住宅用途,但仍會吸引大量就業人流,更遑論政府很可能提高填海後的地積比率或實質變成商住兩用。若以矽谷等創科重地為例,將土地發展成混合用途,供創科員工居住和工作,人口定必比單一用途大增。區內交通不勝負荷,貿然發展馬料水地區,只會令沿海一帶百上加斤。近日觀塘交通擠塞成為一時熱話,該區區議會顧問提出多個方案供有關當局考慮,惟擠塞問題一直未見改善。他日馬鞍山會否變成今日觀塘?相信從施政報告公布當天,頓成不少附近居民心中的疑問。

自由和創意 是創科產業必要養分

要推行以創科先於民生的填海方案,應先具備詳盡研究,評估方案對住屋、交通及環境的影響,從而釐清方案是否需要及可行。馬鞍山區內交通等各類需求迫切,即使放眼全港,創新科技只是芸芸需要中其中一環。政府一直以土地供應這顆藥石胡亂投進各個範疇,漠視當下的核心問題,結果只會適得其反。除了土地,自由和創意是創科產業土壤的必要養分,可惜近年已有不少創科公司撤離香港,留下來的亦一直關注政府政策,衡量員工被調查或檢控的風險。不論土地命題為何,政府也有責任盡快公開有關方案細節,解釋命題原因,以釋除社會各界的疑慮。

要放眼將來,大可檢視現時的規劃能否應對未來需要,沙田海兩岸的前世今生,彷彿一個模範生淪為野孩子的故事。填海工程看似是個長遠之策,但政府捨本逐末,只顧土地供應,忽視民生事務,必然絕非上策。賣花人難免要讚花香,創科局長在接受訪問時稱有需要為初創企業提供額外土地發展,但同時亦指出數年後有部分創科園地建成,如數碼港第五期會在2025年落地,為初創企業提供土地支援。將來以對岸居民福祉換來的馬料水創科用地,有多少年輕有為的本地創業家能真正受惠?犧牲馬鞍山換來的馬料水又會否得不償失?

作者是民主黨資訊科技政策發言人、沙田區議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