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嵌入深圳發展 是香港再出發的最主要路徑(文:王緝憲) (09:00)

日前公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是今年大灣區最大的政策動作。雖然前海方案不像橫琴方案那樣把發展的主導權交給了澳門,但毫無疑問是中央政府對香港發展方向發出的明確信號:港深需要加強合作。考慮到近來深圳緊鑼密鼓地開發接連香港邊界的內地河套地區,以及港府對此積極回應關於開放和發展整個邊境禁區的討論,香港似乎可以隨着「十四五規劃」動起來。

物流與貿易 香港「中間人」生存空間減

不過,港人港府真正明白前海方案與合作開發河套地區對香港經濟的重要性了嗎?2019年以來的政治與疫情風暴肆虐了香港的經濟。4個支柱行業,旅遊完全無能為力;金融夾在中美政治漩渦中無法自處;物流與貿易這兩個「超級聯繫人」最擅長行業,也因通關和全世界供應鏈調整而一蹶不振。本人以為,疫情過後,旅遊有希望部分恢復,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可以隨着國家強大而繼續大有作為。然而物流與貿易雖然可能表面上重見起色,但卻會出現一個不可逆的實質改變:內地對香港「中間人」的依賴,可能會因為內地迅速發展的跨境電商和更直接與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鏈,而一去不復返。

舉一個例子:香港的利豐集團vs.深圳的順豐集團。全球電商強勢崛起,大幅改變了跨國品牌全球供應鏈管理模式,並嚴重威脅中間商地位——「採購王者」利豐沒落,2020年5月退市。而2021年8月,乘電商東風發展的國內速遞一哥順豐,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嘉里物流,成為內外貿易兼修的國際級跨境物流企業。這個「順」「利」過渡,正是今日香港「中間人」角色之生存空間被新型供應鏈模式壓縮和替代的生動寫照。

幸運的是,當年香港「前店後廠」帶動起來的珠三角製造業,仍然在我們身邊,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物流和貿易的始發地,而且珠三角還變成了非常可觀的消費品市場。需要改變的,是港人參與的方式。有些人已經改變,比如香港網上有很多各種形式從阿里巴巴、淘寶批發來的貨物,零售給本地人甚至海外,不論藍黃。然而,這種濕濕碎的小打小鬧,救不了香港。像廣州的跨境電商SHEIN,既抓住大灣區製造業優勢,又把握全球發展市場演變,並有企業家獨創和開拓精神的新型企業,在香港也買少見少。港人剩下不多的發展路徑之一,就是將自己尚有優勢的專業知識和服務,與深圳的優勢結合。這種結合的方式,我稱之為「嵌入式發展」(embedded development)。

「嵌入式發展」帶來更多商機

如何嵌入?我們有世界級的大學,把分校辦到深圳去;有國際水平的專科醫院,把診所辦到深圳去;有好的國際法律服務,把律師事務所辦到深圳去;凡此種種。去不了深圳的,就可以在開放的新界北,與深圳合辦。我們不需要擔心,愈來愈多的企業和機構跨過邊界而造成香港經濟空心化。第一,我們既有的優勢,都是在香港體制內形成、與香港本土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因此,更多在深圳和大灣區的業務,會給這些香港本地關聯業務帶來更多的商機。嵌入不是遷移,而是以開分店方式擴大市場。第二,如果香港經濟要空心化,並不會因為不嵌入深圳發展,就可以避免。相反,只有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才可以避免。

前海合作方案之重要,主要不在擴區,而在更多服務業內涵和更接近香港營商環境的「平台」。同樣,在邊境的河套地區以及港方準備進一步開放的新界北,港深雙方都在一步步排除跨境發展的障礙。我本人和一些朋友視這些新政策環境空間或「平台」為對香港的利好,並且期望更多人明白這一點。當然,「吃自己」(例如買淘寶貨再在facebook上賣給本港同胞)或者移民,也是選擇,但只能是個人的選擇。一直有人用「蘇州過後沒艇搭」來形容這些呈現在大灣區、並且不斷被錯過的各種機遇。而這次前海、河套兩扇大門在香港當前這個歷史時刻打開,已經不是一般的機遇,因為深港深層次合作已經成為香港再出發的必然途徑。

作者是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