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支天無力誠非責 愧無寸土慰心靈(文:劉銳紹) (09:00)

支聯會召開特別會員大會,通過解散,並正式進入清盤程序。總的來說,一般認為大局已定。不妨作一些眼前的觀察和長遠的評估。

(1)餘波未了 但關鍵是餘波何來?

一、從種種迹象可見,官方用犁庭掃穴之策,不管會否引起多種副作用甚至反作用,也要把支聯會和類似組織打散;而且不單要它們形骸不存,還要「魂飛魄散」。從官方的角度看,表面雖已平定,但餘波和潛在危機仍在,例如「反官方的力量和意志」仍在,外國和外部勢力仍在(見外交部發表的美國對港「活動清單」),必須杜漸防微,以免死灰復燃。所以,港府仍維持強硬口徑──不會因解散而令刑責消失,歇後語就是:怎樣或會不會追究而已。

關鍵就在這裏,故要追溯「亂」的源頭。這是眼前難以一言以蔽之的問題,但即使出現「亂源」,怎樣處理才是最重要的。官方想「平亂」,但客觀效果是「製亂」還是「添亂」?這些都要思維清晰才能分辨,否則「即使責任都在對方」(官方姿態),但也會自亂。眼前,看不見官方反省自己對「亂源」的責任,所以也難以避免餘波,因為餘波也可能是無風自起的。

二、外界觀察至今,愈來愈關注一個問題,就是眼前的各種言行,到底全是北京的硬指標、死命令,還是執行者的「加持」?找不到原因,就難以避免餘波再起了。由於不知實情,在此不多評說,但為免餘波不斷,各方宜多自斂。

三、上述兩點引發的第三點更嚴重。坊間傳聞,官方希望相關團體解散,曾通過「中間人」、「說客」動之以情,曉之以利害。但在游說(甚或間接傳話)的過程中,出現「順可減壓」、「退可求存」、「軟可保人」、「散可保眾」之類的說辭。外界不知其真偽或準確度:傳話人用詞是否準確?或是中間人的自我理解?還是刻意的誤導或誘騙?一概不得而知。

這種現象在政治生活中司空見慣。爾虞我詐,強勢一方可以視為策略,政治人物可能視為無傷大雅。可是,這類言行將引起更大的後遺症,官方也受害。

──試想,假如當事人信以為真,到頭來卻要面對真實的拳頭和大棒,以後還會相信其他說話嗎?強勢一方可以說「這是因為你蠢」,但日後只會引發更大的對抗或「潛(在)反(彈)」,強勢一方也只會無日安寧。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這類「中間人」、「傳話人」、「溝通者」的聲譽、影響力和作用甚有可能一Q清袋,日後還能充當雙向溝通的渠道嗎?也就是說,這種短視的行為只會令官方自我收窄溝通的門路,毁之容易建立難。

──更嚴重的是,這種短視行徑輻射到其他人身上,只會對官方、建制,以至「中間派」都不信任。普羅大眾對官方的言行和政策更會敬而遠之,用自己的選擇來回應官方的政策。從最近選民登記的情况可見,年屆18至20歲的「首投族」大跌22.2%,整體年輕選民(18至30歲)也下跌大約6.5%。大家感到即使有投票權,也難以改變現實;再看官方一面鼓勵參選,但一面又DQ「反對派」人士,人們對官方的信任只會不斷下降。

──這種不信任感還會延伸到其他民生政策之上,這樣的效果對官方有好處嗎?還能凝聚力量來對抗外部勢力嗎?難矣!我歷來都關注外部力量的影響,也同意努力預防,但關鍵是外部力量懂得利用香港的民意訴求,而這在香港卻棄如敝屣。能不令人仰天浩嘆?

(2)持久的「謀殺記憶與反遺忘」之戰

──按目前形勢,官方必然和有能力扼殺「六四」的記憶,連原始素材都要盡力清理。回顧在內地的經驗,官方憑藉其公權力,在「六四」後不久即把當年的慘痛記憶打入地下。經過30多年的壓制,「六四」在知識界也許還有零星的殘存火屑,而年輕一代對「六四」已一無所知。這不是合理的現象,但卻是現實的真象。所以,對香港「六四」記憶的未來狀况,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但即使如此,「六四」的記憶、悼念,以至原始材料,決不會清零。這是一個時間考驗的問題,也是歷史規律的問題,熟悉大歷史的人對這一點將不會質疑。尤其是在現代科技社會中,官方在內地扼殺「六四」,但其記憶和歷史素材卻在香港延伸。同樣道理,日後在香港扼殺「六四」,但將在其他地方永續和延伸;至於規模,將會不同,也應有心理準備。歷史從來就是大圈、小圈分別運轉,適當時候也許會重疊或交替。

──32年來,香港都是悼念「六四」的主場,日後主場可能轉往外地,有人估計是台灣,有人估計是最多港人移居的地方,都是估計或願望而已,暫時難以預料。無論情况如何,心態和精神是重要因素;眼前既然暫時形勢如此,又令我想起白雪仙在《幻覺離恨天》中說的:「色空倘若難參透,養性何妨學閉關。」

記得在「六四」後,一批當年的參與者移到海外,沒有參與另一場海外之爭,反而默默地做3件事:一、好好地思考過去,留下紀錄;二、好好地學習外國的先進部分,以便興利除弊;三、保持與內地的接觸,否則不了解情况,將會與現實脫節。總之,安靜,躺平,慎思細想,在外在港都一樣。

(3)必須回到歷史的真實

支聯會存在的其中一個重要作用(雖然不是它的原意),是凝聚了一批中老年人的中國情懷;如今支聯會解散,這種情懷也在打壓下化為輕煙,官方殊屬不智。相反,年輕一代本來對「六四」已無感覺,但在官方打壓下卻重新認識。記得江澤民在「六四」後擔任中共總書記,曾採取打壓和淡化的「連環炮」方法;打壓在先,但重點在後──即官方也盡量不提「六四」,這樣才讓內地人民逐漸忘卻「六四」。如今,感謝官方反其道而行,令人感到回到真正歷史的重要性。

最後,思悼「六四」,詩悼「支聯」;只抒胸臆,幸勿上綱。

無語淚眼祭精英,

愧無寸土慰心靈!

支天無力誠非責,

聯株何罪問天京?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