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燭光的記憶(文:梁美儀) (09:00)

不應習慣,但無奈地要習慣面對。《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後,香港公民社會幾近瓦解,多個民間組織、媒體及工會,基於政治環境日趨嚴峻,自行宣布解散。在芸芸自我了斷的組織當中,支聯會的終結最具標誌性,也可視作香港舊「一國兩制」的終章。

支聯會在1989年北京民運期間成立,這32年來一直高舉包括「結束一黨專政」的五大綱領,30年來每年六四風雨不改在維園舉行六四燭光集會,悼念死難者。這點點的燭光,令香港曾經成為「中國境內唯一可大規模公開悼念六四的地方」,這片燭海,曾是「一國兩制」真正存在的印證,燭光成炬,讓世界看見這獨特的香港。

北京對支聯會一直有強烈意見,但仍「高度容忍」。支聯會創會主席司徒華便曾披露,在回歸初期,首任特首董建華曾私底下請他不要搞六四紀念活動,當時遭司徒華斷然拒絕。如是者,支聯會每年繼續獲康文署批出維園足球場的場地,獲警方批出不反對通知書,舉行行禮如儀的六四燭光集會。

時至2005年,主管香港事務的時任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跟香港傳媒會面時,直言很難跟天天嚷着「平反六四」和「結束一黨專政」的人士溝通。當時香港社會普遍理解為,北京拒絕跟身兼支聯會身分的民主派人士接觸,但無取締這組織之意。

隨着中央與西方國家角力白熱化,中央已重劃「一國兩制」的框架,支聯會跟多個民間組織,被打為危害國家安全的反中亂港顛覆組織。不「自盡」,也再難保平安。

將殘的燭光,或會變得黯淡,零散落泊,但它不會熄滅,因為這是人們對一段歷史的深刻記憶,燭光的記憶,將存於人們心底。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